15年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培优练习(答案与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18: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③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高度h和长度s;

④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斜面向上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⑤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请你指出上述实验步骤的一处错误并改正: 要验证小张同学的猜想,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小张同学认为:以更慢的速度沿斜面拉木块,机械效率会更低.你认为他的观点

(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28.小芳同学设计了一个高度可调节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她首先测出小车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小车,调节斜面倾斜角θ的大小多次

测量,得下表所示的数据:

斜面倾斜角θ 小车重G/N 斜面高h/m 斜面长S/m 拉力F/N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5 0.2 1 2.1 2.1 48% 12°

5 0.5 1 3.6 2.5 69% 30°

5 0.7 1 4.3 3.5 4.3 45°

(1)请你替小芳在上表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据.

(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斜面倾斜角θ越 ,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

效率越 .

(3)实验过程中拉力的方向应与斜面 .

(4)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则要保持

不变,斜面的光滑程不变,只改变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 法. (5)在上述实验中,物重,斜面长度不变,若不考虑斜面摩擦,如图所示,哪个图能正确表示F与斜面高度

h的关系( )

29.(2010秋?广陵区校级期中)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

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二个原因:① .② .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

,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请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次数 钩码 钩码总 钩码移 拉力 测力计移 W有用/J W总/J 机械效率

η/% 悬挂点 重G/N 动距离h/m F/N 动距离s/m

1 1.5 0.10 0.7 0.30 0.15 71.4 A点 2 2.0 0.15 1.2 0.30 0.36 B点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

;请简要说明一条理由: .

30.(2012秋?勉县月考)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

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

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

,测量并计算得到如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 钩码 钩码总量钩码移动距离 拉力 测力计移动距离机械效率

h/m F/N s/m η% 悬挂点G/N

1 A点 1.5 0.10 0.7 0.30 71.4 2 B 2.0 0.15 1.2 0.30

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 ;② .

简单机械 功 功率 机械效率 培优复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t1s末关闭发动机,t2s末静止,其v﹣t图如图.图中α<β,若汽车牵引力做功为W,平均功率为P,汽车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中克服摩擦力作功分别为W1和W2、平均功率分别为P1、P2,则(

A.W=W1+W2 考点: 专题: 分析:

B. W1>W2

C. P=P1

D. P1=P2

功的大小比较;功率大小的比较. 功、功率、机械效率.

(1)根据能量守恒判断;

(2)由功的计算公式可求得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大小; (3)利用P=可求P与P1之间的关系;

解答:

(4)先确定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然后利用P=Fv比较功率之间的关系.

解:A、因为能量守恒,因此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等于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做的功,故W=W1+W2;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加速过程的位移要大于减速过程的位移,因摩擦力不变,故加速时摩擦力所做的功大于减速时摩擦力所做的功,故B正确;

C、因为加速过程中,摩擦力小于牵引力,因此牵引力所做的功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由P=可知,P>P1,故C错误;

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道加速和减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相等,由P=Fv可知,摩擦力的功率相等,故P1=P2;故D正确. 故选ABD.

本题要注意在机车起动中灵活利用功率公式及动能定理公式,同时要注意图象在题目中的应用.

点评:

2.如图所示,分别都用平行于光滑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重力分别是G和3G的A、B两个物体都沿斜面向上移动S的距离,则两次情况下,拉力F分别对A、B所做的功( )

A.对A做功多 两次做功一样多 C.

B. 对B做功多

D. 无法比较功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