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上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0:53: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写出分析式:

然后,引导学生对比:

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分法是一样的。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以上过程,教师可制成电脑课件,动画演示分的过程和结果。

(3)教科书第19页上的“做一做”,是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猜数游戏中掌握2、3、4的组成。这个活动在课堂上进行,游戏过程中,把猜数的结果填在书上。游戏可以在同桌的两个学生间进行,也可以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进行。 (4)教科书第20页的主题图,教学“5”组成。教学时,让每个学生准备5根小棒,教师提问: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这时不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联系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把5分成两堆的几种不同分法,并把这几种分法填在书上。 教师可将以上过程制成电脑课件,通过动画展示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5的组成的鲜明表象,使之理解的记忆5的组成。

(5)引导学生将进行整理,使学生明白和

、和是一样的,只要知道4和1组成5,就想到1和4也组

成5。同样,只要知道2和3组成5,那么3和2也组成5。

(6)主题图下面的“做一做”是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表示5的组成。活动时,教师出示标有“5”的卡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几和几组成5。如,有的学生出示3个黄圆片和2个红圆片;有的学生则出示数字卡 3 和 2 。不管学生出示的是实物还是数字卡片,都正确表示出了5的组成,都得到肯定。

在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5的组成的连线练习。先将能组成5的两堆图片用线连起来,再将能组成5的两张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5的组成规律,是一次用实物操作逐步过渡到数的抽象过程。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对5的组成的理解和记忆。

8.关于练习二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1)第1、2、3题是关于基数含义的练习题。3道题练习的方式不一样。第1题是在数出物体个数的基础上填数;第2题用连线的方式把物体个数与相应的数量连起来;第3题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数量的多少。练习时,先要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再按要求作业。

(2)第4题是关于数序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数的顺序(顺数或倒数)数出小旗上应填的数,然后把这个数写出来。

(3)第5、6题是关于比大小的练习题。做第5题时,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里填上数,然后根据“<”、“>”号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第6题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个数来比大小,在“>”、“=”、“<”号两边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4)第7题是关于序数含义的活动题。同桌的两同学可用学具卡片进行练习。

(5)第8题是数的组成的练习题。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提问:“由4可以分成2和1,还能想到什么?”“由5可以分成3和2,还能想到什么?” (6)第9、10题是综合练习题。第9题让学生通过圈一圈、涂涂色等活动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第10题是将数数和比大小这两个知识点综合起来练习。 由于刚入学的儿童识字不多,所以以上练习题的出示均以图为主。学生练习时,一定要引导他们认真看图、读懂图意,然后再写得数。对于看不懂图意的学生,教师应加以引导。

(第23~28页)

教材说明

这部分教材包括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减法两部分。

1.教科书第23页是加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是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折纸鹤的活动中理解加法的含义。把一个小朋友折的蓝纸鹤和两个小朋友折的红纸鹤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看成把参与折纸鹤的1个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人,也是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2=3。这里还教学生认加号和等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教材还通过一个小朋友把左手的一个蓝气球和右手的3个红气球合并在一起的活动过程,说明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接着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如摆1个圆片,再摆1个,一共是几个?摆2个圆片,再摆2个,一共是几个?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说出加法算式。

2.教科书第24页是1~5的加法。教材根据儿童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通过3位小朋友计算4+1=?的思考过程,体现不同思维特征的小朋友在计算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承认学生间的这种差异,肯定

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也许在实际教学中更多),是尊重学生的想法、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体现。

接着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3+2=5和2+3=5,3+1=4和1+3=4这两组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3.教科书第25页是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的编排与加法的初步认识类似,教学情境是加法的继续。一位小朋友拿走了一只纸鹤,说明从3只中去掉一只,求剩下多少,用减法算。还可以看成有3个小朋友,走了一个,求剩下几个,用减法算,算式是3-1=2。接着让学生认识减号以及减法算式的读法。整个过程仍是在学生的活动中完成的。教材还通过一个小朋友把手中的4个气球放飞2个的活动过程说明,求剩下几个,要用减法计算。教材中的“做一做”是一个边操作边计算的活动,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逐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4.教科书第26页是1~5的减法。编排的方法与1~5的加法类似。通过3位小朋友计算5-2=?的思考过程,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做一做”的练习,通过让学生看图计算5-1=4和5-4=1,4-1=3和4-3=1这两组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5课时进行教学。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减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三中的习题。

2.加法的引入,计算虽然很简单,但是它在本单元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用正确的方法计算1~5的加法。因此,必须重视这段内容的教学。

(1)教学时,教师可将第23页上的主题图制成电脑课件,动画展示把两组物体(或两组人)合并在一起的过程。如:先走来一位小朋友,手中举着一只红纸鹤,又走来两位小朋友,手中各举一只蓝纸鹤,求一共有多少只纸鹤。就是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合并在一起(放在桌上),也就是把1和2这两个数合起来。还可以以小朋友为素材,让学生观察,先走来一位小朋友,又走来两位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就要把1和2合起来。算式是1+2=3。然后教学生认识加号、等号,告诉学生加法算式的读法:1加2等于3,或1加2得3。 (2)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教材还通过一位小朋友将右手中的3个红气球和左手中的1个蓝气球合并在一起的活动,教学3+1=4。这个活动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素材可以换成小棒、几何图片、铅笔等实物。如让每一位小朋友右手拿3枝铅笔,左手拿1枝,求一共有几枝铅笔,就是把两手中的铅笔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是3+1=4。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合并”的活动,使学生对加法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3)第23页中的“做一做”要让学生操作后再说算式。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当小老师。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边摆边说算式后,派代表上台演示,说算式。尽可能创设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的活动方式。

3.教材以4+1=5的计算过程为例教学1~5的加法。

(1)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个动画情境: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让学生观察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很多,在都加以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怎样算?”学生回答后,老师写出算式4+1=5。再问:“得数5是怎样算出来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时,了解班上学生的几种不同的算法,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在全班展示。教材中展示的学生算法有3种:一种是用“点数”法算出得数;一种是从第一个加数起接着数的方法算出得数;还有一种是用数的组成知识来算出得数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算法也许还有一些,尽管他们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思维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种算法只要有一定的道理,都应认可。

各种算法展示后,可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算法中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2)第24页“做一做”的练习功能有三:①通过读懂图意,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②知道用自己理解的算法进行计算。如计算3+2= 时,学生可以看图,用“点数”法算出得数,也可以用5的组成知识3和2组成5来算出得数。③通过对比3+2=5、2+3=5和3+1=4、1+3=4这两对算式,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组织学生进行以上练习时,不能满足只让学生在里填上一个数就行了。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轻声地在小组里或同桌间说题意,也可将第1题做成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后说题意,然后计算出得数。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掌握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的思维水平略高一个层次的算法,可提问:“不看图,不数实物,你能算出3+2吗?”最后引导学生对比3+2=5、2+3=5和3+1=4、1+3=4这两对算式时,可用动画将算式作如下排列:

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它们间的异同,形象直观地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

4.减法含义的教学与加法含义的教学思想一致。

(1)减法含义的教学活动是加法含义教学活动的继续。教材第25页上的主题图就在加法含义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活动:一个小朋友从桌上拿一只纸鹤走了。通过这一具体情景,让学生思考:要求还剩几个小朋友、还剩几只纸鹤,

就是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教学时,仍可将主题图做成课件,动画展示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确,从3里面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就要从3里面减去1个,写成算式是3-1=2。并教学生认识减号。接着教学算式的读法:3减1等于2,或3减1得2。

(2)教学4-2=2时,教材已提供了“一个小朋友手中有4个气球,放飞了2个,还剩2个”的活动。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让学生体验“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活动。如桌子上有4本书,小丁拿走了2本,还剩2本。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减法的含义。

(3)第25页中的“做一做”要让学生先操作再说算式。同桌的互相当小老师。

5.教材以5-2=3的计算过程为例教学1~5的减法。

(1)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动画情景:有5个苹果,刺猬驮走了2个。让学生观察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学生提出“还剩几个?”的问题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还剩几个,怎么算?”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出算式5-2=3。再问:“得数3是怎么得来的?”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说出自己的算法。学生说出的算法也许比教材中展示的3种算法还要多,只要有道理,都应肯定。

各种算法在班上展示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其对比,教学过程与加法的教学类似。

(2)第26页“做一做”的练习功能和第24页“做一做”的练习功能相同。练习时,应了解学生在减法的含义、1~5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方面掌握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应用对比的方法直观感知5-1=4、5-4=1和4-1=3、4-3=1这两对算式中的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6.关于练习三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练习三中的习题是配合加、减法的含义以及1~5的加、减法而设计的。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会正确应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特别是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1~5的加减法。该练习的11道题中有6道(第1、4、5、8、9、11题)是借助图画来展示题意的,为了使学生读懂这6题的意思,教师可根据当地的条件,制成电脑课件或活动投影片,动态展示每题的活动过程,让学生根据逼真的活动来说题意和填算式。

(1)第1、4题是认识加法含义的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观看动画图片,同桌的两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图意,然后在方框里填数。两题的区别在于:第1题由图意给出了两个加数,只要求学生填得数;第4题只给出1个加数,让学生根据图意填另一个加数和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