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6:44: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3)结合安全教育,学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安全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小学,学生的卫生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安全防护意识等都比较薄弱,特别是近几年的 “手足口病”、校车安全事故的频发等,都说明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各种手段向学生传授安全理念,使学生认识到安全大于天,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4)结合学校和班级活动实践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出来的。一般情况下,班干部比普通学生有责任感,这因为老师给予了他责任与信任。如果老师把对班干部的责任和信任推广给全班同学,那么全班同学的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在班内,实行“值日班长” 制度,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明确规定了值日班长的责任,让大家职责明确,并评出最好的值日班长。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要求,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两项为集体服务的固定工作,如:每天一位学生负责擦黑板,1位学生负责卫生区域的卫生与保持;每周一位学生负责饮水机的卫生等,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负一定的责任。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只是发挥了启发诱导,补充完善,协调督促的作用。班内,每个同学都能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勤于为集体做好事的责任感。

在学校活动中,特别是运动会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根据学生的特长,为班级成员分别安排了具体的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

;.

..

事有人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而且,大家都会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班级的凝聚力也大大提高,深化了他们对集体负责的意识。

(5)开展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就需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祖国、建立对祖国的信心,掌握未来发展的知识、经验和工具,确保祖国生存所必需的价值观和品质传承给学生,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学校将责任感的培养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在全校开展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开展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设主题展开研究。班中一位学生的“四大发明与中国”,让学生不仅了解了四大发明的成果,而且也体会了我国在世界中的所占的首屈一指的地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些活动的开展情况将作为对学生全面评价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学习,可以使学生逐步了解祖国的现状及优势,更重要的是树立公民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腾飞而努力。

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主要通过以下行动达到教育目的:

A 、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责任感等内涵的文章、故事,在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对学生进行

;.

..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求学生理解并悟出做人的道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B 、榜样激励: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了解、学习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特别是身边的榜样——优秀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确定努力方向(重点放在身边榜样的树立上,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教师与家长也要注意时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C 、情境体验: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班级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 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社会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2)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学生责任感水平的前测与后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在责任感教育后,有关责任感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技术路线

在课题研究中,依据课题研究的三个目标体系,我们紧紧围绕自我责任感、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三个维度进行课题的研究。

自我责任感主要包括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方面。主要在课堂环境中培养小学生学习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培养小学生“角色”责任感,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责任感。

;.

..

他人责任感主要包括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维护集体荣誉,完成集体的任务,对集体负责等方面。

社会责任感主要包括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负责。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等方面。

他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主要在各种活动实践(体验)中培养。 五、研究结论

1、责任感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靠意志来维持,通过行为来体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人人岗位责任制”,每个人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把班级的各种工作都落实到每一个同学身上,然后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行为目标和行为规范,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当学生有了“一官半职”,就会尽职尽责干好,从而激励了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实施,养成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使班级的荣辱与班级成员息息相关。

2、班级班风、班貌有很大进步,全班学生各尽其责,大多数同学责任心强,能力强,优生发展快,差生有所改变,深受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以前,五年级1班课前准备很差,大部分学生都是见老师来了,才想起准备课堂用品。课堂上,无论怎样引导,学习的氛围依旧很低沉,一些差生一上课就睡觉,课下生龙活虎的。但现在,班内课前准备很充分。课堂上,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小组交

;.

..

流讨论热烈。一些差生也开始加入到组内学习中,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他们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性格也得开朗、活泼了。

3、将责任感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国情教育紧密融合,发挥教育整体育人的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通过加大对实践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了学生自我服务的意识、互相协作完成任务的意识。围绕“对自己的集体负责”我们可以开展“集体生活真快乐”活动;围绕“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可以开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等活动;围绕对社会负责:可以开展“责任在心,行动在身”等活动。

4、明确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培养内容与目标。现在,学生对责任感已有更完善、全面的认识,并敢于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

课题研究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锻炼了教师积极进取、不断反思的教学思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责任感和行为习惯;同时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听话了,社会也表示学生变乖了。

六、分析和讨论

1、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靠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行动,如果稍有放松,学生的责任感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就会出现反复。同时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