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7:00: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上升到现实高度,达到学以致用。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第三章的第一节课的内容,它既是前面所学的各要素的综合归纳,又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就是讲了两方面:一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学生对第二方面的知识可通过平时对生活上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较容易接受,但第一方面比较抽象,学生既没有亲身体验过,又没有实在的生物化石供学生观用,学习起来较困难。因此在学习这课时,我主要是按照生物进化、灭绝的时间顺序,通过一种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来学习。

3、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人类的发展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学生分析人类活动的现状、预

测人类的发展趋向,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地质史上环境变迁导致的两次生物灭绝。

2、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生产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策略:

1、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学习法、讨论法,通过各种探究活动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会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同时进行自我探究的形式,学会自然地接受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前充分地作好课件,让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好预习的工作,并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通过实际生活的体验看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作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录象片段引入 新课探究 师生活动 观看《侏罗纪公园》的故事片段,提出问题刚才看到的动物是什么(恐龙)?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看到过(没有)?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引入新课。 播放五个片段(第一个短片为生命出现前的地球景观、营造探究氛围,明确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变迁密切相关,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铺垫。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第二个短片为古生代早期的生物圈、第三个短片为古生代晚期的生物圈、第四个短片为中生代生物圈、第五个短片为新生代生物圈),学生进行对比各短片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由环境的不同得出所存在的生物也不同——环境变迁与生物进化关系密切。 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地质年代及其特点 布置探究任务:阅读教材关于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归纳出生物进化与内容,探究完成生物不同发展阶段特点的表格。 展示并评价分析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进行比较、分析、归纳表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环境变迁之间的(1)生物演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具体关系,将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2)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扩展。 (3)说明了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也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

师生共同探讨环境的变迁所带来的“生物灭绝” 展示一则新闻(2002年某报讯:深圳海洋世界的海狮瑞充分利用新闻、史实材料,让学生通过事例来分析讨论问题,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获取知识。 娜诞下的雄性小海狮不到两个时辰便死亡,专家研究分析出的原因是瑞娜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缺乏应有的锻炼,导致小海狮对环境的不适而死。) 展示事例一(一只东北虎被人类捕到之后,起初性情顽烈,饲养员多次不敢接近,喂食时也只是抛掷,但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人工饲养后,饲养员能够与老虎接触,老虎的性情变得温驯起来,而后再将这只老虎放回深山时,老虎竟然一时不知该如何去捕食。) 3、师: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一下,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结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课本与实践相结合:竞争社会同样也是适者生存,同学们可得学好本领,等待社会的洗礼。 4、学生阅读“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材料,同时幻灯片呈现教材P68“活动”中的4个问题,进行个人思考,然后再分组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地质史上有两次重要的生物灭绝时期: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2)材料从一个现象(“客星碰撞”说)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 (3)关于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分析有不同观点: “客星碰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动素材,让学生从课外知识中收集学习资料,更多地扩展和参与学习新知,培养语言组织和撞”说;大陆漂移使气候发生变化;超新星爆发;“宇宙韵律”表达能力。 说等,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当时环境的变迁所导致的。 (4)恐龙的灭绝说明了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在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导致了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 由事实材料引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1、 展示一则新闻(2004年11月4日新京报:《北极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日前面世,北极地区正在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并产生严重的后果。北极生物将受到生存环境改变的巨大威胁,北极熊、海豹等物种首当其冲,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岌岌可危。) 2、 学生观看录像(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时的一个场景片段) 3、学生合作,分组探究原因,得出结论: 用新闻、事实引入,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出人类对环境的作用。 将知识引到现实

用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4、目前的环境现状如何,即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全球中,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遭破坏“臭氧空洞”;酸雨等)。 题、解决问题。 5、师:面对着日益恶化的环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呢? 学生分组探讨,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一)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练习设计这五个环节去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初中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的知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岩石、

生物、陆地水、气候、土壤、地貌等内容。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学习他们呢所构成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就顺理成章了,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为今后学习和分析喀斯特地貌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种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和“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说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功能。 2.过程与方法:

(1)紧扣植物的光合作用,绘制生物循环示意图,说明生物与其他地理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及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2)结合实例分析,由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单个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事物普遍联系及发展变化的思想。

(2)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逐渐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是教学重点,同时生物循环、光合作用的理解也是必要的。

2.教学难点:由于该知识抽象、理论性强,“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教学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平衡功能、相互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二、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