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15:52: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石缝间的生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借在石缝中顽强演绎着生命的尊严和辉煌的一草一木,讴歌了生命的顽强与拼搏精神。学习这篇散文,要求在阅读中带着研究的意识,既领会作品内涵,又接受语言的熏陶。由于散文本身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它所特有的抽象思维和独特审美观,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启发学生要勇敢地面对一切磨难,在拼搏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高中一年多的散文学习和相关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对散文有一定的兴趣,能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学生间有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风气,所以,组织课堂教学的侧重点设置在通过以情激情和恰当的问题诱导,使他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就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主动获取知识,但需要老师引导合理得法,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其人其文的独特魅力,接受文学的熏陶。另外,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差、积极性小和畏难情绪重等实际情况,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另一个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反观自身,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设计思路:

本设计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和“探究性学习方式”相关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设计通过老师的有效诱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读”、“议”、“思”、“说”等活动,引导学生读而有其情,议而晓其义,思而明

其理,说而动己心。老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主要采用研究性自主学习法,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主动探究质疑,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真正感受到石缝间生命的顽强,自觉培养拼搏精神。另外,结合散文的特点,运用多种阅读方式组织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得到方法技巧,又得到人生况味。

因此,确定本文的教学思路: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教师挖掘文本中隐藏的“探究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用情景导入、整体感悟、分析鉴赏、探究主旨、课堂练习,迁移运用等几部分,让学生带有感情的反复诵读触发他们的体验,整体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把握散文的主题,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来理解散文的表现手法极其艺术效果。这样,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的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其个性发展和思维向深度广度拓展,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目标,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2、感受石缝间生命的顽强,联想探究石缝间生命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3、体会文章中极富哲理性的语言,理解石缝间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感受石缝间生命的顽强,联想探究石缝间生命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⑵体会文章中极富哲理性的语言,理解石缝间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

老师说,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能做什么呢?有的同学说,除了吃喝拉撒睡,什么也做不了。有的同学说,就是能做什么,也会很困难,一定做不好。老师说,可是就有这样一位女性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一生为她所热爱的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逆境造就的天才。她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拼搏精神,使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的格外娇艳美丽,充分体现了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里逆境是生命存在的具体环境,现在就让我们就进入课文,看一看作者林希是如何诠释生命的意义的。

2、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路和内容,设计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问题:①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②第2——7自然段写了什么?③第8——10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④全文思路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①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讴歌和赞美。②选取三种生命形式具体描写展示石缝间生命的顽强。③承接上部分描写揭示石缝间生命对人类的意义。④点题——咏物——言志思路;总——分——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