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人民版(优秀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0:36: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投影:

投影:孙中山在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⒈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⒊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 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⒍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播放视频:孙中山逝世 投影:

品名人名言 悟伟人精神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播放视频:

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最后一集孙中山的演讲。这篇演讲稿虽为编剧杜撰的情节,但其内容是把孙中山在历次演讲和部分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大综合。

投影:

致力统一的孙中山

年月,孙中山在《统一宣言》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孙中山曾先后次抵达尚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活动。年月,他对赴台湾组织光复起义的同盟会员罗福星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要决心收复”;年月日,他在重病中仍惦记着台湾,要求“日本须放弃……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将台湾归还中国。

纵览孙中山一生的奋斗历程,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归纳“孙中山精神”)

答:①毕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②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③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④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本课的内容在必修中已有讲述。所以授课时对于必修课本中已有的内容对学生加以强调,以便学生形成知识的连贯性;对于必修课本中没有的内容,由于课时的关系,尽量予以省略,减轻学生的负担。

本课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设置历史情境和材料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体现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生的主体学习。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页“学习思考”

答:在上书失败后转而走上革命的道路,是孙中山的必然选择。

在接受先进的资产阶级教育后,孙中山试图通过改良“拯救中国”。年月,他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但上书并未得到答复。同时,他看到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朽无能,清军一败再败,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于是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转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年孙中山在《伦敦被难记》中回忆其上书后的思想变化时说:“时则日本正以雄师进逼北京,在吾党固欲利用此时机;而在朝廷亦恐以惩治新党,失全国之心,遂寝阁不报。顾中日战事既熄,和议告成,而朝廷即悍然下诏,不特对于上书请愿之人加以谴责,且谓此等陈情变法之条陈,以后概不得擅上云云。吾党于是怃然长叹,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

课本第页“学习思考”

答: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因此成为世纪初年引领中国革命前进的旗帜。

课本第页“学习思考”

答: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当时并不在国内,他的高票当选,说明了孙中山在多年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从而获得了众多代表的一致首肯。

课本第页“自我测评”

答:这是因为:第一,中国同盟会是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同盟。这个革命大同盟是在孙中山的积极推动下,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联合组建起来的。

第二,中国同盟会有全国性的统一的政党组织体系。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为总理,在日本东京设立本部,在国内设立上海、重庆、香港、烟台、汉口个支部,在国外设立南洋、欧

洲、美洲、檀香山个支部。

第三,中国同盟会有比较完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它确立了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的奋斗目标,提出用革命的手段去实现这个目标。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它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在一个时期内成为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

课本第页“自我测评”

答:第一,孙中山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总结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孙中山力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并以崇高的威望高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第三,年月日,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从这一天起,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年为民国元年。他发表宣言,表示“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立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对内争取实现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的统一,对外洗雪清政府的辱国举措等。

第四,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南京临时政府先后颁布了三十多项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推行民主政治和发展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他亲自主持制定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并确保建立实行议会民主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中国进步的闸门被打开了,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滚滚向前。

课本第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从孙中山的这段自述中,我们能鲜明地感受到,他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人民的幸福而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大无畏精神。这是一种在理想信念推动下,不畏强敌、务实实践的高尚情操。

“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指的是,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坚持不懈举行反清起义的影响和英勇顽强的精神推动下,中国革命的形势迅速发展,一个求新求变、敢于推翻清朝正统的局面已经形成。从这种意义上讲,辛亥革命是一个偶发事件,但却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课本第页“学习思考”

答:从客观上讲,袁世凯实行两面派手法,一方面利用优势兵力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并取得战略主动,革命党人则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他又拥兵自重,胁迫清政府接受南北议和,从而形成了南北“非袁不可”的形势。从主观上讲,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有过承诺,即袁世凯在倒清并拥护共和的情况下就让位与他;另一方面,孙中山的主动让位,也是为了避免南北战争使中国再度陷入战乱之中。

课本第页“学习思考”

答: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仿效的是美国政治体制即总统制,《临时约法》则采取的是内阁制的政治体制,目的是以此来限制和削弱袁世凯的权力。

课本第页“学习思考” 答:《临时约法》用法律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是民主共和的象征,是当时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所换来的革命成果,也是孙中山追求的目标,因此孙中山要极力捍卫它的权威。

课本第页“学习思考” 答:“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感到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统一的组织,才能避

免单纯依靠军事力量,从而保证革命的彻底成功。

课本第页“学习思考”

答:护法运动的失败深深刺激了孙中山,使他感到国民党的失败在于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革命力量。俄国革命的胜利使他看到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希望,五四运动和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更使他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动力所在。因此他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为国民党增加新鲜血液和生命力。

课本第页“学习思考”

答:所谓新三民主义,是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比较而言的,即经过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民族主义包含了对外争取民族解放、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两个方面;民权主义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经过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许多共同之处,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课本第页“自我测评”

答:年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做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在民权主义中,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明确指出其含义:一是给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和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与个人的自由权利。要建立一个最新式的“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的共和国。民权主义还强调使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使人民真正能够参加管理政权。在民生主义中,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新三民主义较之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进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为主体的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的发展。

孙中山从旧三民主义转向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原因主要包括:第一,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断革命又不断失败,使其不得不重新寻求革命出路。孙中山所领导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反对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斗争屡战屡败,年月陈炯明的叛乱更使他经受着痛苦的折磨。为实现改造中国、拯救人民的宏愿,孙中山不得不重新寻求革命的出路,寻找新的革命同盟者。

第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孙中山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护国、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不可能依靠军阀力量来捍卫共和、改造中国。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他极大的关注,认为“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所以,他愿意联合苏俄的力量,以实现改造中国的目的。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和组织才能,使孙中山决定联合共产党、扶助农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领导工农运动,特别是省港大罢工等运动,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和组织才能。孙中山认识到以往的失败就在于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力量,因此,他决定联合共产党,改组中国国民党。在依靠力量上,孙中山实现了从依靠军阀力量向依靠民众力量的转变。在国民党政策上,孙中山实现了由联合军阀向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转变。在理论纲领上,孙中山实现了从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

课本第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遗嘱道出了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的目的在于追求中国的统一、独立和富强,其道路和方法就是唤起民众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奋斗。

孙中山的这篇遗嘱展示了一代伟人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奋斗不息、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

学习是一件增长知识的工作,在茫茫的学海中,或许我们困苦过,在艰难的竞争中,或许我们疲劳过,在失败的阴影中,或许我们失望过。但我们发现自己的知识在慢慢的增长,从哑哑学语的婴儿到无所不能的青年时,这种奇妙而巨大的变化怎能不让我们感到骄傲而自豪呢?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艰难的战胜时,当我们在漫长的奋斗后成功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感受又有谁能表达出来呢?因此学习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另一种心态去体会,就会发现有学习的日子真好! 如果你热爱读书,那你就会从书籍中得到灵魂的慰藉;从书中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中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超越自己。 明天会更好,相信自己没错的! 我们一定要说积极向上的话。只要持续使用非常积极的话语,就能积累起相关的重要信息,于是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就已经行动起来,并且逐渐把说过的话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