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分层递进课型实践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12:51: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分层递进课型实践研究

作者:刘海涛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2017年第07期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进入人们的视野. 翻转课堂的本质是以学定教,把翻转课堂与分层递进教学相结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分层递进教学. 根据学生运用微课学习的反馈情况,笔者设计了三种递进型课型,即层次递进型、分组递进型、合作递进型,并分别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层次递进型;分组递进型;合作递进型 问题提出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传统意义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发生了本质的变革,自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将翻转课堂介绍给全世界后,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成为近几年全世界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从本质上看,翻转课堂与先学后教是相同的,只不过先学后教大部分是以课本或导学案为知识信息载体,而翻转课堂是以视频文件为知识信息载体. 同时,导学案等主要以文字等形式呈现知识信息,而视频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及多媒体呈现知识信息. 教师的授课语言,是把书面语言经教师的教学经验加工,转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这里增加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因此比传统的先学后教更胜一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并布置家庭作业,然后学生回家完成作业.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在家通过观看视频完成知识学习,而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微课,不同的学者对微课概念的界定略有不同.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总之,虽然到目前为止,微课概念的界定未达成一致,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一是以视频为主要媒体;二是教学目标小;三是课程结构完整.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业基础等,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应是动态隐形分层,避免标签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 “递进”,就是通过分层以及分层带来的种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从而使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级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笔者所在学校由于地处上海贫困地区之一,学生差异较大,所以二十多年前就开始探索分层递进教学,分层递进教学的本质是因材施教. 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瓶颈,在40分钟的课堂上,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 那如何把微课与分层递进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呢?第一,学生可通过微课的学习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所需掌握的知识点,这样课堂教学时便可直接写作业;第二,对于通过微课教学不能掌握教学目标的同学来说,可以在教师的讲解下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分层递进教学. 研究假设

研究的重点:在学生运用微课自学的条件下,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递进教学. 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如下三种分层递进课型. 1. 课型一:层次递进型

层次递进型课型运用的条件是,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形成三个层次,一部分学生达到要求,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目标规定的要求,但掌握了基本内容,剩余部分则没有掌握教学内容. 此种递进型的操作流程如下:第一,复习;第二,分层施教(部分同学写作业,另一部分再次参与教学活动);第三,订正与写作业、异层合作;第四,作业讲评(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第五,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操作要点:首先,复习本课学习的基本知识,然后根据学生微课学习的反馈作业情况把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完成了微课学习反馈作业的同学继续完成课内作业,另两部分同学由教师组织教学;其次,教学结束后,合格同学先自行订正微课反馈作业,订正后,再完成课内作业,余下的同学,如果还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通过教师或同学的个别指导完成作业;再次,教师讲评作业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最后,小结本课内容.

操作基本流程:复习→分两部分(部分写作业、部分教师施教)→部分订正与写作业、部分异层合作→教师讲评作业→小结. 2. 课型二:分组递进型

分组递进型课型运用的条件是,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形成两个层次:一部分达到要求,剩余部分没有掌握目标规定的要求,但掌握了基本内容. 分组递进型操作流程如下:第一,复习;第二,分组(一部分同学写作业,一部分同学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作业);第三,交流讨论(分小组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第四,作业讲评(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第五,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操作基本流程:复习→分两部分,一部分独立写作业,剩余部分教师指导下完成作业→交流讨论→教师讲评作业→小结. 3. 课型三:合作递进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合作递进型课型运用的条件是,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都能掌握教学目标,完成微课教学反馈作业内容. 操作流程如下:第一,复习;第二,写作业;第三,异层合作交流、讨论;第四,作业讲评(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第五,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操作基本流程:复习→写作业→异层合作交流、讨论→教师讲评作业→小结. 研究方案 1. 研究对象

笔者所在学校初一年级(三)班,中预年级(一)班. 2. 微课设计

微课的设计首先是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并制作演示文稿,然后把演示文稿导入微课设计软件,教师对着演示文稿中的每一张幻灯片进行讲解,时间控制在3~5分钟. 3. 微课反馈作业

对于微课反馈作业,一是运用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和练习册;二是单独设计微课反馈作业,紧紧围绕微课目标设计一些基本的作业;其他课内作业则运用笔者所在学校设计的作业单. 4. 操作流程

一是设计并制作微课. 制作微课时先选择授课内容,再运用微课制作软件录制一节微课. 二是运用微课进行教学. 考虑到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运用微课进行学习时,集中利用学校机房进行学习. 三是学生微课学习结束后,完成微课作业反馈作业单. 四是教师根据反馈作业情况,确定运用的递进类型,然后进行教学. 研究数据统计分析 1. 初一(三)班的情况

初一(三)班运用的是第一种递进类型,即层次递进型. 结果显示,有30%的同学能够运用微课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完成微课反馈作业. 从笔者所在学校作业单反馈情况来看,通过比较初一(二)班与初一(三)班发现,对于作业单第一题,初一(二)班有80%的同学全对,初一(三)班有90%的同学全对;对于第二题,初一(二)班有73%的同学全对,初一(三)班有90%的同学全对;对于第三题,初一(二)班有93%的同学全对,初一(三)班有95%的同学全对;对于第四题,初一(二)班有93%的同学全对,初一(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