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2016整理版及答案 2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3 21:45: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2016整理版及答案

两句可以看出,阿房宫里的宫女,有很多原来在六国是身份很高贵的。

10.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故作疑问的话、把阿房宫中水面上的长桥比作“云中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故作疑问的话、把阿房宫中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比作天上的彩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阿房宫里走廊以及屋檐的形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者连用五个有比喻色彩的对比写出了阿旁宫建筑用材之多,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农民在普通家庭的重要地位。

1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了五组判断句作排比,写出了阿房宫的宫女梳妆打扮的情景以及君王宫车经过的震撼,但得到的结果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望之情表露无遗。

15.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把阿房宫宫殿之多比作蜂房和水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老百姓对于秦始皇的暴君行为有怨气却不敢说。

17.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奢华宏伟的阿房宫最终的结局——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语气中流露出作者对其的惋惜之情。

18.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秦始皇变得越来越骄横顽固、专制极端,为后文写全国各地纷纷起义作了铺垫。

19.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一个肯定句和否定句写出了曾经无比强大的秦帝国最终被灭族的原因。

20.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一个肯定句和否定句写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角度独特,观点大胆。

2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假设的语气发表议论,说明六国国君不够爱民是被秦灭国的根本原因。

- 11 -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2016整理版及答案

2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假设的语气发表议论,说明秦始皇建立的强大的秦帝国没法延续下去的根本原因的不够爱民。

2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昔日六国身份显贵的妃嫔和公主们,在国亡被俘后屈辱的境况和卑微的身份。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赤壁赋》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吹洞箫的效果,其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弦而歌,其中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举起酒杯,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的骈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6.苏轼的《赤壁赋》中,连用四个比喻写出箫声的哀怨与悲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的《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平静,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苏轼的《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轼的《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2016整理版及答案

12.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江水的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夸张和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江面的广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于世间“有主”的万物的个人态度。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逍遥游》

1.庄子的《逍遥游》中,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的《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举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为例子,其实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观点。

4.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大鹏在奋飞时,翅膀有如天边的云彩。

5.庄子的《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要到千里之外去,长时间的粮草准备是相当有必要的。

7.庄子的《逍遥游》中,连用两个问句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先用积水不够深则无法承载大船为例作比较,其实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风对大鹏起飞的重要性。

9.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先后用了芥草和水杯做了实验,强调了舟的浮动对水深度的依赖性。

- 13 -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2016整理版及答案

10.庄子的《逍遥游》中,引用了《齐谐》一书的句子描述了大鹏从海面一飞冲天的震撼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大鹏要想顺利“南飞”,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先上升到足够的高度并且前方没有什么阻挡了,可见大鹏是“有所待”并不“逍遥”的。

12.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认为真正达到了“无所待”的逍遥境界,除了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类。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劝学》

1.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荀子的《劝学》中,表明作者对“思”与“学”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印证君子只要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的道理。

4.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

5.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说的是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6.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从其亲身体验中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空想不如学习。

7.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举木材经过墨绳量过并加工能取直和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会变锋利这两个事例来打比方,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做人的道理。

8.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论证了做事情要有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

- 14 -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2016整理版及答案

9.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10.荀子在《劝学》写到,“骐骥”是一种很善跑的骏马,但它一次跨越也不够人的十步远,与之相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正反对比说明坚持的重要性。

11.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揭示了江海之大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道理,通过此例论证积累的重要性。

12.古人在举例论证的时候往往比较喜欢把“山”与“水”并列使用,荀子的《劝学》一文也不例外,作者为了论证积累对学习的重要性,在举完“山”的例子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作了补充。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师说》

1.韩愈的《师说》中,与“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观点相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3.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的《师说》中,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懂句读会问老师,有疑惑却不愿意请教老师”的不良现象,作者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的《师说》中,作者阐述了择师的标准,除了对地位和年龄不作要求外,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对偶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有些“士大夫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