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1:39: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园林史和园林艺术原理重点

名词解释:

流觞曲水:所谓的“曲水流觞”,就是游乐的人们,引水环曲成渠,曰“曲水”,然後

将盛酒的“觞”浮于水面,使之顺流飘下。觞杯飘至曲折拐弯处,当杯子缓缓经过宾客面前时,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後吟诗作赋,以为娱乐,此即曲水流觞。“觞”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另外也有陶制的杯,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体积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之上,使其沿流而行。

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或宫城之内,即是皇帝的宅园,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

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规模浩大,面积宽广,建筑多姿多彩,金碧辉煌,功能齐全。

一池三山: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

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明园、静宜园、清

漪园(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后来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

圆明园: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

枯山水(形成期,成熟特点,内容,组成):13世纪时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禅宗寺院。

人工山水,是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天然山水园,

寺观园林。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之一。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则泛指整个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一些著名的大型寺庙园林,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积淀着宗教史迹与名人历史故事,题刻下历代文化雅士的摩崖碑刻和楹联诗文,使寺庙园林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游

判断: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东方园林体系、西方园林体系、欧洲园林 园林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自然风景区 中国园林的四大特点::一、本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

中国四大名园(地点,名称):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

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

园冶 的作者;: 计成

园林的四大要素: 水,植物,山石,建筑

宋代园林的特点:

1在三大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最为突出。文人园林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 私家园林。

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了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寺观园林文人化(灵隐寺)。

3.掇山理水技艺更加高超,能模仿几乎所有大自然水体形象,与土山、石山、土石山结合构成地貌形象。

4.由唐代写实与写意结合转化为写意倾向。所以写意山水园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 西汉(看看其园林发展,和代表园林)西汉时,帝王苑囿影响到贵族富商,竞相仿

造,从此贵族、官僚、富户私家园林便发展起来了。 ? :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

? 政治稳定,对外贸易发达。佛教、音乐、艺术和西方文化也从西域、南海流入我国。

使得汉代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汉代的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很大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繁荣时期。

其突出表现就是木结构建筑达到一定高度,奠定了中国至今梁架结构法式。重檐飞拱,雕饰绘彩,构架及装饰技巧达到登峰造极。

各式屋顶形式开始出现(如硬山、悬山、歇山、四角攒尖、卷棚等)。屋顶上有各种装饰,用斗拱组成框架,柱形、柱础门窗、拱券、栏杆、台基等变化很多。

砖瓦得到发展,有一定规格,形式多样:筒板瓦、长砖、方砖、扇形砖、楔形砖、空心砖。

西苑?自己去看看相关介绍:西苑的造园创作是我国宫苑演变为后代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 杨广在洛阳兴筑的别苑,以西苑最为著称。西苑的布局与造景特点是以水景为主导地位,为后世水景园的创始。西苑的布局是以山水为骨干,以湖为构图中心,以水渠为脉络,屈曲周绕,形成一个复杂而完整的水系;并开辟16处建筑群为苑中之园,组成多个可游、可息的风景点的造景手法。

西苑(北京明清三海)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汉代?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上林苑: 观察视距:

田园城市定义,提出的背景,以及作者: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1850年 1月29日生于伦敦,1928年5月1日卒于韦林。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1902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风景园林之父?: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1822-1903),是二次大战后风景园林潮流的领导者和公认的美国风景园林之父。纽约中央公园及美国国会大厦周围的庭园景致,就出自其手。

苏州现存最老的花园?文征明当年亲手种植的紫藤,历经400余年,仍绿荫满庭,被称为“苏州三绝”之一

苏州现存最老的花园?沧浪亭 拙政园里,文征明种的树?:紫藤 伊甸园发源与哪里?: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