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创新社会管理的智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7 3:56: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文化中创新社会管理的智慧

作者:王寒梅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14期

摘要:新的发展时期,新的时代背景要求在人口众多、民族融合、地域广阔的中国产生新的社会管理理论,在信息化时代急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道路。因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管理理念能不能创新就成为重要的因素。笔者探究传统文化中创新社会管理的智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社会管理;传统文化;管理智慧 一、个人修养持家治国管理之道

沉淀和积累了无比厚重的思想文化资源,这些思想文化资源包括数千年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中所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当社会管理不够创新时,就把问题和责任归结于政府能力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的方式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等等各种因素。值得关注的是,当发现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把责任归咎于管理者,而不从被管理者的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因素?管理的和谐发展,需要的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素质和能力共同提高作用下的结果,而不是仅仅寻找一方面的问题。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总起来说分两种类型。其中一类属于宏观管理的治国学。所谓的治国学就是探讨治国方略。在传统文化中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终极目标,因此,其中也就不乏关于探讨治国方略的思想。这些治国思想虽然在传统社会中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它却指导历代统治者完成了诸多辉煌的治国实践。 二、德治与法治并用融合的社会管理智慧

当前,现代社会来说,被管理者已经是拥有众多知识的积累,也拥有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很容易自我分析和剖析管理者或者领导者的行为和思想,因此,更不可能用一种单一的道德或者法治的思维去管理如此复杂的社会。必须在“德治”与“法治”结合中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之道,即发挥道德的引领作用,也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惩恶扬善的目的,提炼出适合时代风貌、时代环境、时代需求的道德要求,制定出适合时代发展、时代规范、时代实际的法治法规,充分发挥两者结合的双动力,使德治和法治在现代管理中都不被偏废,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助推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管理有一个特色就是德治与法治的并举,即重视道德领域的教化作用,也重视法治的约束惩戒,实现法治与德治的平衡与互补。从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几乎都能看到是崇尚德治与法治并举的,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存在人为因素对于法律规范的干涉与影响。但是只有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的避免仅仅重视德治,有可能失去公允、公平和正义的危险,也可避免仅仅重视法治而忽略人性、人情与人味的无情。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崇尚道德力量,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也可使投机取巧的小人难逃惩治之网,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要实现梦的宏伟目标,我国的基本路线是不变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而和谐是将传统文化的智慧渗入到现代社会管理创新的领域,要解决和面对的就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俗、承担不同社会角色人民的管理问题,怎样实现一种和谐管理的局面是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古代法治与德治的价值取向是尚中庸、求和谐与为政以德的内在联系。尽管如今时代已经发生了大变化,但是这种理念估计是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仍然不能抛弃的内在理念。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这种理念实际上就是对人际关系处理的智慧,在管理学上来说就是通过最大化的平衡各种利益,实现和谐管理的理念。而这种和而不同,中庸妥协的文化理念又恰恰的孕育于这方土壤,也是最符合最适应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理念和相处模式的。《道德经》里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说明的传统道家智慧里是崇尚道,即自然规律的。既然是自然规律它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这种观念就是强调在管理中要排除人为的干扰因素,摒弃一切可能进入的人为因素。以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奖惩体制以及完善的策略来完成管理的过程,实现最终的管理目标。同时,老子也主张“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通过“无为无不为”、“必先为而后至于无为”的方法,以期实现“明刑至于无刑,明赏至于无赏,百职不戒而举,万事不劳而成”的最终目标。和谐的管理还必须给不同利益需求的人建立不同的利益诉说渠道,这样才有利于调节目前在贫富差距加大加剧的情况下,不同利益主体的和谐共存。那么无为而治,用在计划与市场并存的经济体制中,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便应当成为一个无为的管理者,不去直接干涉企业和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生产消费行为,而是通过制定法律制度的方式营造一个和谐、有序、顺畅的市场秩序。充分实现整个市场中人力、物力和资源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当市场在调节中出现问题时,管理者再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不仅使不同利益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也使得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那么这就是一个怎样设计和保持好这种维持高效运作的环境的问题,以及怎样将人力、物力资源完美配置。用人去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最终目的的过程。而传统文化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学,就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学问,这里有自己的智慧。那么发挥这种人学的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总之,在当前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以如何推进现代管理理论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挥传统文化里关于管理学发面的优势,在管理理论中既体现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的和谐原则,又发挥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尊重人性,体现理性的原则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命题,从而形成一套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管理理论。在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管理经验和理论,形成特色的社会管理道路,也将是我国最终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王运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J].领导之友,2017(20):68-70. [2]孙安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智慧[J].现代班组,2017(08):5.

[3]蒙秋丽.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基本理念的智慧型管理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