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细致的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7 21:25: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语文导学案(学生版) 必修二·第四单元·文言文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 重点词语解释

(1)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2)盘盘焉,囷囷焉 ( 相当于“然” ??的样子) (3)不霁何虹 (雨过天晴)

(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纷乱的样子 古代女子环形的髻)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6)而气候不齐(齐,相同。) (7)杳不知其所之也(到?..去) (8)雷霆乍惊(乍:突然)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2)北构而西折: (北、西 名——状 向北 向西) (3)廊腰缦回 (名——状,像人腰) (4)檐牙高啄 (名——状,像鸟嘴)

(5)蜂房水涡: (蜂房,水涡, 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6)未云何龙: (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7)不霁何虹: (虹 名——动,出现彩虹。) (8)辇来于秦 (名作状语,乘坐辇车) (9)朝歌夜弦 (名词作动词,歌唱;奏乐)

(10)鼎铛玉石 (名词用作动词,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11)金块珠砾 (名词用作动词,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古今异义

(1)直走咸阳 古义:跑 今义:行

(2)钩心斗角 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雨雪晴阴 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状况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名的人。 (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古义:金玉珠宝 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古义:金玉珠宝 今义:精华,也指出类拔萃的人 【文本分析】

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 六王毕,四海一 )

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楼阁之高:( 隔离天日 )

阿房宫楼台之多:(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 2作者描写阿房宫运用了:( 对偶,排比,比喻,夸张,对比,大胆的想象)手法 3概括第一段内容

a细写阿房宫的:( 楼、台、殿、阁 长桥、复道、歌台、舞殿 ) b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的特点:( 宏伟,雄伟,壮美,壮丽,庞大等) 阅读第二段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这一节运用了(夸张对比 )手法极显宫女之( 众,多 ),宫廷生活之( 奢靡荒淫)。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6

高中语文导学案(学生版) 必修二·第四单元·文言文

结合注释弄懂文意,解释划线字词:

(1)一人之心,万人之心(心:心意,意愿。) (2)秦爱纷奢(纷:多,繁。) (3)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4)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 (5)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南亩:农田。) (6)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周:全。) (7)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

(8)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9)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假使,如果。爱:爱护。) (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为:做。) (11)谁得而族灭(得:能够。) (12)秦人不暇自哀(哀:哀叹。)

(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研习文本】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问:用连贯的( 排比)句式,用(前后对比)手法;

展现了秦王朝(奢侈,腐化,浪费,挥霍无度,穷奢极欲,滥用民力) 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注意划线字的意思)

问:作者设计了两个(假设)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共同原因:(不爱其民 )

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㈠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B) ①②④:秦以后唐以前的人;③唐以后的人。。 ㈡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

借古讽今,历史教训,警示后人,讽谏统治者.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三课时)

《阿房宫赋》作为赋文体有哪些具体的特点。(三个方面,参照学案一知识链接) 一: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

结合文本:大胆的想象,离奇的夸张,形象地比喻,强烈的对比,流畅的排比 二: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 前文的描写为文后的(议论)做(铺垫),这就是赋(体物写志)的特点,指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巧妙结合,是这篇赋在表达方面的一大特点。 三:本文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1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采用了(铺排或铺陈)的手法,气势夺人,句式流畅,感情强烈,琅琅上口。 请你在文中再找一个例子说明: 2句式上还具有骈文的哪些特点。 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对偶押韵有致,错落有致,节奏鲜明,具有诗歌散文的双重特点,富有表现力。 【知识整理】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7

高中语文导学案(学生版) 必修二·第四单元·文言文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⑦一鼓作气(初次,第一次)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④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同“娶”)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5)使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叫、让,使令动词)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连词)

③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派遣,动词) ④人皆得以隶使之(使用,驱使,动词) 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使者,名词 二、虚词 (1)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助词,??的样子)

②或师焉,或不焉(语气助词) ③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 ⑥犹且从师而问焉(相当于“之”) (2)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并列连词,又)②不敢言而敢怒(转折连词,却、但是)

③谁得而族灭也(表修饰) 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假设,如果、假使) ⑤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代词,你) (3)夫

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助词,表感叹)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助词,用于句首,引起议论)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指示代词,那个)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 三、句式

(1)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2)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意念上的被动,举,拔,攻占。此处为被攻占的意思)

下面四句话中的四个“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答案为C项,该项为连词,假若,假使;其余三项为使今动词,叫,让。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答案:①往日我偶然见到有十多位文士,眉飞色舞,击掌赞叹,在共同读一卷文书,我一看原来是杜牧的《阿房宫赋》。

②众考生里有很多人说杜牧性格懒散、放纵不拘小节,不过我照你的意见办,不敢再变了。

③杜牧生性刚直,有出众的节操,他从不显现谨小慎微的样子,敢于评论军国大事,指出时政利弊尤为切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