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押题)生物一轮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14: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李仕才

【考纲要求】

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II)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II) 【基础知识回顾】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 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依次是 、 。 (2)在F2中 ①亲本类型是 。

②重组类型是 。 ③其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是 。

注:亲本类型指的是与亲本(P)表现型相同的个体而不是基因型相同。 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 控制。

(2)F1产生配子时( 分裂), 彼此分离(即Y与 分离,R与

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即Y 与 ,y与 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种,即 。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 (4)遗传图解

1

F2中黄色皱粒个体的基因型有 ,纯合的黄色皱粒个体所占比例为 。黄色皱粒个体中的纯合子占 。 3.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请根据假说,推测测交结果。

验证:F1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测交,统计数据。 4.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测交结果与预期设想相符,证明了F1产生了 种配子,F1产生配子时, 分离, 自由组合,并进入不同配子中。 二、解读自由组合定律

1.发生时间:形成 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的。 3.实质: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

【思维链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时期各是在什么时期?

。 【判断正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 三、遗传规律科学史

1.1866年:孟德尔遗传定律整理成论文发表

核心: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 2.19世纪80年代:减数分裂被发现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 3.1903年:萨顿假说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在 上。 4.1910年: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证明了基因在 上。

2

【探究点一】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思考:

1.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 ”表示相 关基因位置,在右图中画出F1体细胞的基因。

2.若某雄性动物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未变异),其产生的配子种类为 。 ..【归纳提升】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 分裂 期, 彼此分离, 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只适用于 (填“真核”或“原核”)生物 (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3.性染色体的遗传 (填“是”或“否”)也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探究点二】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性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 定律,且互为独立事件。

【探究点三】遗传中的不规则分离比问题 F2的不规则性状分离比原因分析

F1(AaBb)自交后代 基因型比例 表现型比例 9:3:3:1 9:6:1 原因分析 正常的完全显性 应有三种情况A、B同时存在A、B单独存在,A、B都不存在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双显性和双隐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 …… 9:7 15:1 10:6 …… 【自我检测】

1.紫种皮、厚壳与红种皮、薄壳的花生杂交,F1全是紫种皮、厚壳花生。F1自交,F2中杂合的紫种皮、薄壳花生有3966株。由此可知,F2中纯合的红种皮、厚壳花生约为( ) A.1322株 B.1983株 C.3966株 D.7932株 2.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

3.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