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21:25: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地形、地貌
象山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具低山丘陵、平原、海涂和沿海岛屿多层次,多样性的地形地貌结构。全境以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较广,县内主要有爵溪山地、黄避岙山地、南乡山地等3片。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区,这些平原多由海湾促淤成滩,经过人工围涂而成,称为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东部各海湾和南部三门湾。冲击平原,以山前冲击扇为主要形态。因境内山势矮小,腹地短浅,所以面积不大,以丹城、白石、九顷、梅溪一带比较典型。洪积平原以溪谷平原为主要形态,形状多为狭长,大多地处溪谷。
象山县城东市场建设场地位于丹城城东区域,属冲击平原。区域内分布多为住宅和公共设施,本项目建设主要受周围微地貌条件的影响。建设场地地形呈规则四边形,地势平坦,与周围邻地无高差,交通通达度高,符合建造要求。 3、地质
象山县地质构造属闽浙隆起东南沿海褶皱带,以新华系构造和纬向构造为主体构造,均以断裂为主要形迹。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陆相火山岩,次为白堊系火山沉积岩,第四系地层多见于滨海平原,泥盆系—下石炭统、第三系地层亦有出露。 4、水文
象山低水、丘陵错落,溪涧密布,然大多源短流促,独注入海,集水范围小,集水能力弱,因此地表径流水量不丰。且由于象山特殊的半岛地理位置,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流过,外来水源极度贫乏;平原水网密度低,范围狭小。全县河网总度长710km,河网密度为0.61km/k㎡。水系不甚发育,主要有南大河,支流南大河、东大河、西大河、马岗河等。
象山海域为中强等潮差规则的半日潮区。潮差冬小夏大,潮位冬低夏高。全县沿岸多年平均潮差一般在3.18m,最大潮差5.56m。沿海破量及涌浪为主的混合浪占绝对优势,出现的频率高达99%。 3.2.2社会经济条件
象山县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现辖有10镇5乡3个街道, 2006年末全县总户数为184934户,户籍人口529489人;其中男性人口271408人,女性人口258081人;按户籍分非农业人口106505人,农业人口422984人;全年出生人口4843人,死亡人口31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1‰。
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8.93亿元,增长11.6%;地方财政收入8.78亿元,增长25.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8%,涨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69元,比上年增长4.4%。农渔民人均纯收入7736元,增长10.5%。其中,渔村居民人均收入1129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7486元。
改革开放以来,象山县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巩固农业基础,强化工业主体,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城市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资源、环境和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渔业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体育先进县、双拥模范县、民间艺术之乡、柑桔之乡和省建筑之乡、小康县称号。人民广场、体育馆、广电中心、医疗中心、高教园区等一批标志性、基础性设施相继完成或正在紧张施工中。她正向着“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都市农业发展可行性报告
大连三寰都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单位基本情况
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是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是杭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科技体系完善、服务网络健全、经营管理严格、质量效益显著,是从蚕茧生产、收烘到缫丝、织绸、服装配套的茧丝绸综合经济实体,并通过万泰ISO9001:2000认证。1998年创立了“公司+农户”蚕茧生产与经营协作模式, 2005年成立了淳安县千岛湖蚕茧专业合作社和淳安县蚕茧产业协会;与2.65万户农户签订了“蚕业合同”,订单率达95%,实行蚕茧收购最低保护价,与广大蚕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蚕茧产销关系,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充分肯定,为茧丝绸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该公司县、片、乡、村四级科技服务网络健全,生产技术服务、蚕茧收烘经营配套。现有8个科室,下属6个蚕茧管理总站,30个茧站,5个茧库,全县有7家缫丝厂,年加工能力可达2700吨干茧(鲜茧为6300吨),丝绸协作工业企业8家。公司注册资金1050万元,现有资产总额12401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0%,年销售总额4亿元以上,年创利税1200万元左右,资信等级为AAA级。主营产品“千岛湖”牌蚕茧、白厂丝被中国名牌与市场战略促进委员会审定为中国著名畅销品牌,参展省农博会被评定为金奖,“千岛湖”牌蚕茧、白厂丝为浙江省名牌产品。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控制蚕病的发生,提高蚕桑经济效益。
蚕沙是蚕病的主要污染源:春蚕的带菌蚕沙放置15天后,如接触桑叶,中肠型浓病发生率可达75%;晚秋蚕带菌蚕沙放置1天后,如接触桑叶,中肠型浓病发生率可达60%,7天后发病率可达100%。蚕沙隐藏着大量的病原物,是蚕病病菌繁殖和传播的主要场所。
近年来,由于一些群众在养蚕过程中蚕沙、病死蚕乱扔乱倒,造成空气、水质恶化,蚕病暴发,养蚕大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像2002年我县唐村千亩蚕桑示范园区秋蚕期大面积暴发僵病,就是由于蚕沙未经处理,直接施入桑园当肥料而造成二次污染而发病,给广大蚕农造成严重损失,有些甚至绝收,大大挫伤了广大蚕农发展养蚕的积极性。我县目前蚕农对蚕沙的处理仍不够重视,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养蚕大环境的治理,对桑蚕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是一大隐患。
商务部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防控因环境污染以及病毒性疾病对蚕桑生产的危害,尤其要做好蚕桑基地的病害防控治理,确保基地建设和我国茧丝绸产业发展不受环境污染和蚕病危害,确保蚕农收入不受影响。
2、增加桑园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蚕沙是一种富含氮磷钾的有机肥,据有关试验调查蚕沙含水分:62-65%,干物质:38-35%(其中:氮:2.97%,磷:1.03%,钾:3.52%);通过探索对蚕沙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开发成桑园有机肥,实现变害变废为宝,促进桑蚕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可减少化肥施入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面污染。
3、清洁养蚕环境,美化村容村貌。 蚕桑产业不断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但在桑蚕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观念、认识和技术上的不足,很多地方蚕农对养蚕生产的废弃物缺乏有效的处置和管理,不少养蚕户将蚕沙及病死蚕随意倒在村前路口、房前屋后和田边地头,特别是倒入河流和水渠沿线,导致不少地方养蚕大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必须对养蚕大环境的治理给予高度重视,结合我县大力实施“清洁乡村工程”,下功夫对乡村农业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形成清洁、卫生、优良的农村环境。
(二)现有工作基础
1、淳安的蚕业科技研发基础
淳安蚕桑技术推广力量雄厚,蚕桑生产服务网络健全,有蚕桑专业技术人员47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有10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有33人。近年来获省市各项课题奖12项。2004年省蚕桑科创中心落户淳安,现有桑树新品种品比引繁中心2个,家蚕良种繁育中心1个,智能化催青中心1个。
2、项目技术力量雄厚
项目组成员学历高,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长期从事茧丝绸的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项目组依托我县省级蚕桑科技创新中心,借助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技术力量,采取教学科研部门与生产企业协作的形式,使农业的原料生产与工业的加工、新产品开发连成“一条龙”,改变以往农工隔离、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状况,有利于研究成果早日产业化。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我市桑园面积10.3万亩,养蚕20万张,预计至少产生蚕沙2.5万吨。经咨询有关专家及查阅有关资料,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干净杀灭蚕沙中的病原菌的方法,而根据蚕沙中的病原菌一般在60-80℃可被杀灭,我们拟采用微生物高温发酵的方法,进行“蚕沙无害化处理”的探索。
3、实施园区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
2006年9月,淳安汾口蚕桑都市示范园区建成。示范区内1346亩桑园(其中投产桑园1265亩),2007年共饲养蚕种4360张,产茧190.67吨,蚕茧产值423.77万元,蚕桑综合产值562.48万元,亩桑产茧150.7公斤,亩桑蚕茧产值3349元,亩桑综合产值4447元。园区内有专人具体负责蚕桑生产、蚕病防治技术、桑园联防联治等措施的落实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园区内全部种植农桑12、14号优良桑品种,饲养菁松×皓月、秋丰×白玉等优良蚕品种,使园区内桑、蚕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建立了科技服务组织,按照《千岛湖桑蚕鲜茧》地方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达到蚕茧品牌化。蚕农加入淳安县蚕茧合作社,与县茧
丝绸总公司鉴订了“公司+农户”和“合同蚕业”,合同订单率达到98%,产业化机制完善。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1、制订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2、加强技术培训,组织技术骨干下乡入村开展技术培训。
3、建造蚕沙无害化处理池6个。全村统一在村尾下风处,远离蚕房、桑园的地方集中建蚕沙池进行蚕沙无害化处理;蚕沙池要求底部硬化,上要有盖,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污染环境。
4、蚕沙堆沤在蚕沙无害化处理池内约半年,待蚕沙发酵腐熟后用作有机肥还田。
(二)、项目实施规模
2个村195户蚕农,桑园面积1265亩。全年饲养蚕种4500张,处理蚕沙600吨。
(三)、项目实施地点
淳安汾口蚕桑都市示范园区。
(四)、项目实施预期目标
(含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情况)
1、制订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2、做好养蚕所产生的蚕沙无害化处理,做到即保护好养蚕大环境,又节约桑园肥料投入。从调查中了解到,一亩桑园高产的,每年可产桑叶3000公斤左右,中产的2000公斤,低产的也有1500公斤,每张蚕需桑叶550公斤,每张蚕一生产生干蚕沙125-150公斤。开发成桑园有机肥,实现变害变废为宝,处理蚕沙600吨可以节约肥料投入20万元。通过本项目实施,使蚕病发生率比目前的10%下降5个百分点。
3、完善“千岛湖牌桑蚕茧生产技术规程”。
4、带动当地蚕桑产业发展,通过召开由全县蚕桑技术人员、蚕桑重点村服务站成员参加的现场会。带动全县养蚕户在养蚕过程中,自家的病死蚕、蚕沙不
乱扔乱倒在水沟里、道路边、桑园地边。生产前和生产期间,养蚕户都应自觉参加村内组织的养蚕大环境定期统一消毒及卫生工作。减少蚕病的发生,提高蚕茧产量、蚕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目前我县蚕种饲养量已达20万张,若对养蚕所产生的蚕沙处理达到60%的量,全县可实现经济效益2000万元以上。
四、项目实施年度和进度
(一) 实施年度:2008年1月—2008年12月
(二) 项目实施进度
1、2008年1月—2008年3月
⑴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⑵召开由全体养蚕户参加的工作会议,做好技术培训。
⑶建造蚕沙无害化处理池。
2、2008年4月—2008年6月
⑴做好春蚕期大环境消毒。
⑵精心饲养春蚕,做好蚕沙集中处理工作。
⑶依托省蚕桑科技创新中心,开展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试验。做好数据记载,积累经验,掌握蚕沙无害化处理基础数据。
⑷在实施点通过发放技术资料、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3、2008年7月—2008年9月
⑴精心饲养夏秋蚕,做好蚕沙集中处理工作。
⑵做好秋蚕期大环境消毒。
⑶加强蚕期防病工作,做好桑园病虫防治工作,防止农药中毒。
4、2008年10月—2008年12月
⑴待无害化处理池内蚕沙发酵腐熟后用作有机肥还田。
⑵做好项目总结和申请项目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