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示范园区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可行性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5:23: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五、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通过本项目实施,使蚕病发生率比目前的10%下降5个百分点。蚕茧质量达到:上车茧率93%、茧丝长1050m、解舒率65%、出丝率36%、洁净94分、清洁98分,蚕茧质量达到4级。

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用蚕沙直接返回桑园,会使桑叶污染,病虫交叉感染,从而导致蚕发病率明显上升,通过蚕沙无害化处理方法,可以减少蚕病的发生。2008年计划饲养蚕种4500张,产茧196吨,蚕茧产值430万元,蚕桑综合产值570万元,亩桑产茧155公斤,亩桑蚕茧产值3450元,亩桑综合产值4500元。比全县平均亩桑产茧量提高38公斤,1265亩桑园可增产蚕茧48吨,可增加产值100万元以上。开发成桑园有机肥,实现变害变废为宝,处理蚕沙600吨可以节约肥料投入20万元。两项合计总经济效益达120万元。

(二)社会效益:通过本项目实施,可充分增强蚕农的质量意识,提高蚕农的科学养蚕技术水平,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农民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搞好示范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普及推广生态型的桑蚕生产技术,并建立保洁员制度,形成长效的乡村清洁运行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生态效益 : 蚕桑生产属生态农业,桑树根系发达,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桑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无害化处理过的蚕沙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经济作物生长,形成良性循环。并可减少化肥施入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面污染。

七、项目资金预算及要求

项目需经费60.0万元,其中自筹40.0万元,请求补助20.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推广中能源、材料消耗费,统一防治用工、用药,试验费、会议交流,技术考察、培训、资料费等。具体预算明细如下:

1、试验费、试验设备费需15.0万元。开展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试验。

2、建造蚕沙无害化处理池6个及配套设施,需15.0万元。

3、会议及调研费需10.0万元。召开由养蚕户参加的工作会议、技术培训会议6次。召开由全县蚕桑技术人员、蚕桑重点村服务站成员参加的现场会1次。组织蚕桑技术人员、重点户赴外地学习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

4、养蚕防病和大环境消毒技术推广6.0万元。

5、管理费需6.0万元。资料印刷费,租赁房屋,租用交通运输工具等。

6、人员经费需3.0万元。聘用技术人员2人,工作5个月需付工资2.0万元。聘用合作单位科技人员劳务费1.0万元。

7、其他费用需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