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红外收发器设计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23:24: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2.1 设计要求

2.1.1 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1、被控设备的控制实时反映,从接收信号到信号处理及对设备控制反映时

间应小于1s;

2、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防止误动作; 3、整个系统的安装、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4、总体成本低。

2.1.2 红外载波、编码电路设计要求

1、单片机定时器精确产生38KHz红外载波;

2、根据控制系统要求能对红外控制指令信号精确编码并迅速发送。

2.1.3 红外解码电路设计要求

1、精确接收红外信号,并对所接收信号进行解码、放大、整形、解调等处理,最后输出TTL电平信号;

2、对非红外光及边缘红外光抗干扰能力强。

2.1.4 设备扩展模块设计要求

1、直流控制交流; 2、抗干扰能力强;

3、反应迅速不产生误动作; 4、能承受大电流冲击。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2.2 总体设计方案 2.2.1 方案论证

(一)单片机控制器模块

方案一:采用目前比较通用的51系列单片机。

此单片机的运算能力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市场上比较多见价格便宜且技术比较成熟容易实现。

方案二:采用凌阳16 位单片机SPCE061A 作为控制核心。

与51单片机相比,SPCE061A具有更加丰富的资源,有32个可编程的I/O口,14个中断源。但考虑到本设计没有用到如此多资源且价格贵,市场比较少见,技术不稳定。

综合分析考虑,选择方案一。 (二)38KHz载波实现

利用载波对信号进行调制从而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光波干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下是对产生38KHz载波的单片机软件与硬件电路进行比较。

方案一:单片机T0定时产生38KHz载波

电路原理:STC89C52RC定时器T0产生周期性的26.3us的矩形脉冲,即每隔13us,定时器T0产生中断输出一个相反的信号使输出端产生周期的38KHz脉冲信号。计算公式如2-1所示,脉冲图如图2-1所示。

T=1/38MHz (2-1)

图 2-1 38KHz载波信号

方案二:硬件晶振电路产生38KHz载波

电路分析: 晶振Y1,电容C1、C2、U1A、R2 、R3组成38KHz载波振荡电路,MC14011是逻辑与非门。U1B对38KHz的振荡信号取反,同时隔离前后级的信号干扰。如图2-2所示。P11属于单片机P1口用于单片机对受控对象控制信号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口,数据与38KHz信号与P11端数据逻辑或非门输出,完成信号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的调制。

图2-2 脉冲产生的硬件电路图

对于产生38KHz脉冲信号的软、硬件电路的实现进行比较选择,软件实现经济有利于产品开发使用,加密性强,电路板元件少,经济实用,便于产品的推广。因而采用方案一,即用软件定时产生38KHz的载波信号。

(三)红外解码电路的比较

方案一:采用单片机加专用解码芯片

其优点是软件设计简单,但增加了外围电路的设计,使得单片机的IO口减少不利于多路开关电路的扩展。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软件解码

其外围电路简洁,空出的IO口多,利于单片机扩展多路开关电路的设计,而编程就会复杂些。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采用方案二。 (四)驱动与开关

方案一:采用晶闸管直接驱动。

其优点是体积小,电路简单,外围元件少。但控制电流小,大电流晶闸管成本高,并且隔离性能差。

方案二:采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

其体积大,外围元件多。优点是控制电流大,隔离性能好。 根据实际情况,拟采用方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