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慈云山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8:37: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游慈云山寺

今天我跟马兰阿姨、赵军叔叔和开心一起去巩义慈云山寺游玩。

从郑州上高速大约1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巩义市,听阿姨介绍青龙山慈云寺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距巩义市区20余公里。慈云寺始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

终于到了慈云山寺了,我高兴地下了车,只见这里四山旁围、一水中流、峰恋联亘、林木掩映、环境十分幽静,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境地。我随叔叔阿姨进入寺内,只见寺内碑载: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有僧摩腾,竺法兰始建白马寺于洛阳城西,既而云游其山,因其山月之秀,遂开慈云禅寺。所以称慈云,是说佛之慈心广大如云,荫庇整个世界。

通过讲解员阿姨的讲解,我知道了慈云寺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贞观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由于战乱和灾荒,曾度荒废。从明正统九年(公元

1444年)开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历代都有修葺。极盛时期殿堂栉比,金碧辉煌,僧五六百人,香客如云,纷至沓来。本其形胜之雄,兼之制度之美,即元公之庐山,达摩之少林,无喻此地。

寺院里有一个池塘,池塘里有许多乌龟、金鱼和鲶鱼,有一只乌龟站在池塘中的一块木板上,两只腿翘着,好像在跳舞,真有意思。 古老的慈云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清末以后逐渐走下坡路。慈云寺内现存的碑刻,无论就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可以当作珍贵的旅游资源,我们要加以保护不能在上面随意刻画。

中午,叔叔带着我们去当地吃了一些特色小吃,吃完午饭,我们又驱车来到了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旅游景区。它始建于明末清初,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纵跨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康百万家族,从明代到现代有功名的人物有412位,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康氏11世康惠的夫人是明朝皇族洛阳福王的女儿。 康氏家族发迹始于贩盐业,明朝时作文期,康家第六世祖康绍敬在地方水陆交通、盐业和税务等方面担任要职,而明代已经允许私人介入贩盐业。到了清朝时期,康氏家族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际,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长达十年与布匹有关的军需品订单,在这之前康家还垄断了陕西的布市。同时,康氏家族又靠造船业发财、靠土地致富,康家的船行六河(洛河、黄河、运河、泾河、渭河、沂河),后人说康家的船达3000条;他的土地商铺遍及附近鲁、陕、豫三省的八个县达18万亩,在1773年和1847年分别收到了来自清廷和同乡送给的良田千顷的牌匾,民间还有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的顺口溜。

晚清时期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于次年逃离北京前往西安,后又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