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3:03: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基于当事人自己、社会及国家这三种渠道,纠纷解决方式不包括( )(4.00分) D. 群体救济
1.当代社会诉讼文化对诉讼的价值取向是 () B. 鼓励 D. 肯定
2.传统社会对诉讼的治理理念和诉讼文化是() A. 抑讼 D. 礼治
3.解决纷争的过程中,劳拉纳德尔概括出哪几个阶段? A. 冲突处理阶段 B. 不满阶段 D. 冲突阶段
4.当代社会对诉讼的治理理念和诉讼文化是() A. 励讼 C. 法治
5.民间社会规范的基本形态主要有以下哪几种( ) A. 公序良俗 B. 传统风俗习惯 C. 民族习惯 D. 自治性规范
6.传统诉讼文化对诉讼制度的规定是() B. 限时
D. 限制主体
7.以下哪种行为体现了励讼的社会舆论( ) A. 王海现象受到支持 C. 一元钱官司受到支持
8.法治秩序下,具体来说,解决纠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4.00分) C. 诉讼方式
D.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1.与传统犯罪学理论的预设不同,怨恨性暴力犯罪通常并不是在纠纷产生时就由于犯罪人的原因而立刻爆发,而是存在一个潜伏、酝酿的过程。随着争吵和纠葛的升级、怨恨、愤恨在冲突中不断郁结,积蓄的怨恨在导火索的刺激下激发当事人的暴力犯罪行为。(4.00分) 错误 正确
2.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吏的真正职责不在于明断案件,而在于通过调处平抑纠纷,努力使当事人主动息讼 正确
3.相当数量的暴力犯罪起源于细碎的日常纠纷,这类纠纷在既往纠纷解决机制中长期被忽视并无法被常规的纠纷解决机制所消化和解决,最终 “ 溢出”纠纷解决机制之外,成为国家暴力治理的对象。 正确
4.与乡规民约、民俗风情、伦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会规范相比,法制是一种正式的、相对稳
定的、制度化的社会规范。法治则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法律文化,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 (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变性。(4.00分) 正确
5.传统社会里,是否进行诉讼被视为评评判一个人道德品性优劣的标准 (4.00分) 正确
6.从犯罪主体看,流动人口犯罪依旧在犯罪整体中占有较大比重。(4.00分) 正确
7.传统社会里,古代诉讼代理人讼师拥有良好的社会地位。(4.00分) 错误
8.中国古代明朝时,法律规定民间的民事纠纷如婚姻、田土、斗殴等为“小事”,必须经过民间的长老仲裁;未经仲裁而诉讼的,诉讼者应受杖六十次,并且发回进行仲裁。(4.00分) 正确
9.从犯罪区域上看,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犯罪有着明显的差距。总体来说,东南沿海地区较之中西部内陆地区、城市较之农村,犯罪率更高,增长更快。 正确
10.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注重伦常,民众不得对血缘关系中处于尊长或者社会关系中自己所从属的一方施行控告 正确
11.传统社会治理机制的核心是礼治(4.00分) 正确
12.当前中国社会已经是“快速转型中的”社会,从当事人来看,弱势群体极易卷入纠纷,其权益往往被系统性、政策性地大肆侵犯,其权益表达和救济则受到体制性的障碍,导致纠纷主体诉诸非常规纠纷解决途径,权利救济往往带有保障生存权的性质,远远超出法律系统所预设的权利/义务情境。 正确
13.中国古代为了抑制诉讼,常常以农忙为由在农忙时节停止诉讼行为,在余下的时间里民众能起诉的日子也十分有限。(4.00分) 正确
14.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具有合法性的纠纷解决方式有时会发生无效,纠纷当事人也会常常选择一些不具合法性的纠纷解决方式。(4.00分) 正确
15.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诉讼与儒家社会理想相统一,需要对诉讼加以鼓励 错误
16.西方司法制度对程序公正和证据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寻求案情真相和把罪犯绳之于法。(4.00分)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