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自测题(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21:59: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生理学B》自测题(一)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5分),从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

1.K由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跨膜转运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 2.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幅度 B.组织反应强度 C.动作电位频率 D.阈值

3.比正常兴奋性低,但可引起更大振幅动作电位的是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4.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最重要体液因素是:

A.雌激素 B.肾素 C.生长激素 D.促红细胞生成素 5.下列哪项不是血沉加快的原因:

A.红细胞比容减少 B.进展期结核 C.风湿病 D.妊娠期 6.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单核细胞 7.窦房结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最重要的离子流基础是

++

A.IK1通道逐步去激活,K外流减少 B.IK通道逐步去激活,K外流减少 C.ICa-L的内流增加 D.ICa-T的内流增加 8.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大动脉血压 B.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 C.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 D.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 9.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较常见于:

A.肺栓塞 B.肺炎 C.肺泡蛋白沉积症 D、呼吸窘迫综合症 10.平均动脉压是

A.收缩压减去舒张压 B.收缩压+脉压/3 C.(收缩压+舒张压)/2 D.舒张压+脉压/3 11.心电图QRS波群可反映

A.心房肌去极化 B.心房肌收缩 C.心室肌去极化 D.心室肌收缩 12.下列哪一项可用来衡量心肌自动节律性的高低 A.动作电位的幅值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自动兴奋的频率 D.阈电位水平 13.胸膜腔内的压力等于:

A.大气压-肺回缩力 B.大气压+肺回缩力 C.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D.大气压+跨肺压 1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将会使:

A.肺弹性阻力减少 B.肺顺应性增大

C.小肺泡内压高于大肺泡内压 D.肺泡内液体层表面张力减小 15.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的因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原尿胶体渗透压升高 16.下列哪项属于渗透性利尿

A.饮用大量清水 B.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C.饮用大量生理盐水 D.静脉注射甘露醇

D.葡萄糖和Na借助载体蛋白进行同向转运

17.下列关于有髓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双向传导 B.不衰减扩布

C.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D.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18.神经元上易于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胞体 B.树突棘 C. 始段 D.轴突末梢 19.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意义在于

A.促进消化 B.保存能量 C.加速排泄 D.应付环境急骤变化 20.饮大量水后尿量增加,主要是由于

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醛固酮分泌减少 2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电变化是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22.腱反射或骨骼肌牵张反射

A.是由于刺激了肌腱内的感受器引起的反射活动 B.传出神经是前角小运动神经元 C.效应器是被牵拉的肌肉 D.此反射在屈肌较明显

23.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及其正常值是

A.NaHCO3/H2CO3,20∶1 B.NaHCO3/H2CO3,1∶20 C.KHCO3/H2CO3,20∶1 D.KHCO3/H2CO3,1∶20 24.关于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升高血糖 B.使肝脏以外全身细胞内蛋白质减少 C.加强心肌收缩力,维持动脉血压 D.增加全身脂肪组织的合成 25.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是 A.增加蛋白质的排泄

B.先促进蛋白质合成,然后增加分解 C.加速体内蛋白质分解,呈负氮平衡 D.加速体内蛋白质合成,呈正氮平衡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从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至少两个最佳答案。 1.关于跨膜转运正确的描述是

A.O2与CO2的跨膜转运属于单纯扩散

+

B.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的Na内流属经通道易化扩散

++

C.Na的跨膜外移和K的内移是主动转运

+

D.复极过程中的K外流属经通道易化扩散 2.关于离子通道的论述,正确的是

A.一种通道只能转运一种离子 B.多数具有特异性阻断剂

C. 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以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属于被动转运 3.心肌的收缩强度取决于

A.心肌的收缩能力 B.后负荷 C.前负荷 D.参加收缩的纤维数目 4.在安静状态下,肺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时,表明:

A.肺通气功能减弱 B.肺泡通气量正常,但血流量减少 C.肺泡无效腔增大 D.形成了机能性动-静脉短路

+

5.快反应动作电位的

A.除极速度快 B.动作电位幅度大 C.复极速度快 D.传导速度快 6.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细胞自律性的因素包括

A.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 B.4期自动除极速度 C.心脏泵功能的大小 D.心率的快慢 7.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

A.物理溶解 B.形成氧化血红蛋白 C.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D.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8.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有

A.促进生长 B.促进蛋白质合成

C.幼年分泌过少为呆小症 D.幼年分泌过多为巨人症 9.能增加尿量的方法有

A.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 B.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

+

C.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重吸收 D.静脉注射甘露醇 10.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有:

A.粘附 B.聚集 C.释放 D.收缩 11.当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出现

A.骨骼肌收缩颤动 B.瞳孔缩小 C.大汗淋漓 D.心率加速 12.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局部去极化电位 B.具有“全或无”性质

C.是局部超极化电位 D.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 13.激素的一般特性有

A.信息传递作用 B.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C.相对特异性 D.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4.以下哪种因素导致血中儿茶酚胺类激素浓度升高 A.血糖升高 B.恐惧、焦虑和剧痛 C.慢波睡眠期 D.血压升高 15.血液的生理功能有:

A.运输功能 B.防御功能

C.缓冲功能 D.参与凝血和生理止血

三、名词解释(1-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兴奋性: 组织细胞具有的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抵抗力的大小,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大,则其脆性小。 3.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入肺泡中并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减去无效腔气量再乘以呼吸频率。 4.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即被肾小球滤过的肾血浆流量的部分。

5.允许作用:是指对某个反应并无直接影响的激素,但它的存在可使别的激素效应得以实现或明显增强。

四、简答题(1-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答:①刺激达阈值,膜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钠通道大量开放,Na+迅速内流;②钠通道

迅速关闭,Na+内流停止;③膜对K+通透性增高,K+迅速外流;④通过钠-钾泵的活动,使细胞内、外离子成分恢复还原。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何生理作用? 答:(1)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

(2)其主要作用:①降低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②维持大小不一的肺泡容量的稳定性;③防止肺泡内形成组织液,以利于气体交换。

3.为什么静脉注射速尿时尿量会增多?

答: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是形成髓质层高渗的原动力,速尿能抑制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从而使髓质高渗难以形成,尿浓缩作用减弱,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五、论述题(30分,每小题15分)

1.试述静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并分析重力和体位改变对静脉压的影响。

答:(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也就增多。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越强,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也就越大。 (3)体位改变:当人体从卧位转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因跨壁压增大而扩张, 容纳的血量增多,故回心血量减少。反之,回心血量增大。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和静脉瓣膜一起,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称为“静脉泵”或“肌肉泵”。肌肉收缩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肌肉舒张时,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5)呼吸运动:在吸气时,有利于外周静脉内的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液回流至右心房。相反,呼气时,不利于血液回流至右心房呼吸运动对肺循环静脉回流的影响和对体循环的影响不同。

2.试比较腱反射和肌紧张的异同。

答:腱反射和肌紧张的不同点:①牵拉刺激的方式不同。引起腱反射的牵拉刺激为快速、短促、用力牵拉,牵拉方向为垂直或横向牵拉;引起肌紧张的牵拉刺激为缓慢、持久、微弱牵拉,牵拉方向一般为纵向或平行牵拉。②中枢内的突触接替不同。腱反射在中枢内的信息传递只经过一次突触接替,故称为单突触反射;肌紧张在中枢内的信息传递须经过两个以上的突触接替,属于多突触反射。③效应器不同。腱反射的效应器为梭外肌中的快肌纤维,肌紧张的效应器是梭外肌中的慢肌纤维。④反射效应不同。腱反射的效应为肌肉的快速、短促收缩,肢体发生快速位相性移动;肌紧张的效应是肌肉缓慢收缩,使肌肉产生一定的张力,肢体不发生位相性移动。⑤意义不同。腱反射为人工牵拉刺激所引起,正常没有意义,只有在疾病时可作为检测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指标;肌紧张在自然状态下存在,通常的牵拉刺激来自重力,其意义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并作为一切躯体运动反射的基础。

二者的相同点:①感受器相同,二者的感受器都是肌梭。②传入神经相同,二者的传入神经纤维都是Ⅰa类和Ⅱ类纤维。③传出神经相同,二者的传出神经纤维都主要来自α运动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