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4:38: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8·平均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越来越少。 × 39·如果企业没有利润,其就不应该生产。 ×
40·在任何时候,只要商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企业就应该生产。 √ 41·短期中的供给曲线就是整条边际成本曲线。 ×
42·完全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所以它能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 × 43·三级价格歧视比一级价格歧视所获得的生产者剩余要大。 × 44·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是一个行业。 √ 45·在市场经济中,完全垄断是普遍存在的。 ×
46·由于寡头之间可以进行勾结,所以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竞争。 ×
47·折弯的需求曲线是当一个寡头垄断企业要提价时,其竞争对手也提价所形成的一条曲线。 × 48·只要总收益大于总的变动成本,企业就可以生产。 √ 49·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指产品没有差别的市场。 × 50·折弯的需求曲线使边际收益曲线一分为二。 √ 51·尽管寡头垄断企业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但是这并不表明这类企业之间不会发生尖锐的价格冲突。 √ 52·根据不同需求量所定制的价格,是一级价格歧视。 × 53·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 × 54·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 ×
5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商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 √ 56·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 √
57·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的供给。 ×
58·利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利息率与资本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
59·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 × 60·市场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有效的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 × 61·外部经济说明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
62·由于垄断会使效率下降,因此任何垄断都是要不得的。 ×
63·在垄断存在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对其进行控制,其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 √ 64·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价商品和要素价格一定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
65·产生逆向选择时,政府不一定都需要进行行政干预,其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有力措施加以排除。 √
66·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 ×
67·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
68·科斯主张用产权明确化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
69·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 70·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
71·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关系的。 √ 72·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
7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1. √
74·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75·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 76·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77·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
78·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地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 79·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
80·乘数是一把“双刃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 81·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 √
82·在一般情况下,有税收的乘数和没有税收的成数相等,税收的增加不会减少国民收入。 × 83·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 84·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85·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86·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 √ 87·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 88·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 89·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 90·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 91·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与横轴。 √
92·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 93·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94·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
95·周期性失业就是有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
96·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机制本身无关。 ×
97·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 98·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是及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 99·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
100·若1992年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2年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2年到2002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 √
101·通货膨胀率低,就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
10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
103·需求拉动通话膨胀形成的原因是“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 √ 104·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 ×
105·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 106·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 107·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 ×
108·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在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 109·公共财政具有非营利的特点,因此不必讲究效益问题。 × 110·财政最主要的职能是调控职能。 ×
111·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 √
112·按支付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
113·作为财政政策手段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体现为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 11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与边际税收倾向反方向变化。 √ 115·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 × 116·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为1. √
117·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 × 118·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带不稳定。 √
119·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 √ 120·“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
121·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 122·财政赤字成为西方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普遍现象。 √
12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债的负担在通货膨胀时期比萧条时期更重。 √ 124·凯恩斯的后继者们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不断地进行了修正。 √ 125·利率越低,用于投机的货币越少。 ×
126·当收入增加时,人们购买增多,货币交易需求也将增加。 √
127·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愿望。 √ 128·存款乘数就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金率之比。 × 129·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 ×
130·货币政策的选择就是通过改变货币政策工具的变量达到政策目标。 √ 13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的,目的在于调节经济。 √ 132·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
133·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息率,那么,它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 134·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 ×
135·提高再贴现率会使信贷规模下降、政府债券和股票价格上升,这必然使投资增加,从而使GDP减少和失业增加。 ×
136·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较为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小。 × 137·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较为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大。 √ 138·减税一定能够带来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使GDP增加。 ×
139·从政策作用强度看,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政策和货币政策中的贴现率政策的作用较猛烈。 × 140·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 √ 141·国际收支平衡表不设错误和遗漏项目也是平衡的。 ×
142·利用汇率,只能对各国金融资产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使国际经济交易和国际支付得以实现。 × 143·外汇储备增加会减少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 × 144·如果进口大于出口(逆差),说明漏出大于注入,会使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减少。 √ 145·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 ×
146·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汇率与国内利率有直接的相关关系,提高国内利率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本国,从而有望缩小国际收支逆差。 √
147·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其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并非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 × 148·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没有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但发展了资源禀赋理论(H-O模型)。 × 149·当边际消费倾向等于边际进口倾向时,乘数为0. × 150·一般来说,外贸乘数要大于投资乘数。 × 151·一个国际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高,则国外通货膨胀对本国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就越大。 √
152·进口是国民经济的注入因素,出口是国民经济的漏出因素。 ×
153·由于进口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所以净出口是国民收入的递减函数。 √ 154·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
155·乘数的大小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大小成同方向变动。 ×
156·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因为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而变小了,进口倾向越大,乘数越小。 √ 四 名词解释题
1.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2.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供给: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4.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6.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7.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 8.弹性: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比例的对比,即自变量变动率与因变量变动的对比。
9.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0.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2.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3.收敛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时的蛛网。
14.发散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的蛛网。
15.封闭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的蛛网。
16·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1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8·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19·家庭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20·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21·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22·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23·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公式为:TP=f(L,K) 24·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公式为:AP=TP/Q
25·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公式为:MP=△TP/△Q
2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的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量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27·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8·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公式为:MC=△TC/△Q 29·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公式为:TR=P×Q 30·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AR=TR/Q
31·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公式为:MR=△TR/△Q
32·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33·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34·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35·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
26·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全部支出。包括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和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即STC=STFC+STVC
27·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公式为:SMC=△STC/△Q 。
28·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包括平均不变成本(SAFC)和平均可变成本(SAVC)。SAC= SAVC +SAFC。
29·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公式为:LTC=f(Q)。 30·长期平均成本(LAC)是指厂商长期中平均单位产品的成本。公式为:LAC=LTC/Q
31·长期边际成本(LMC)是指厂商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LMC=△LTC/△Q 。 32·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33·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4·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即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35·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36·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37·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
38·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39·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40·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41·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P
42·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43·地租是指土地的价格,具体说是土地供给时的土地价格。 44·准租金是指长期可变的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45·经济租金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46·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
47·信息不对称,也叫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48·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49·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