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19:51: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会所要求的水平。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CP<CS,再假定CS>VP> CP,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二不等式中又可得到(CS- CP)>(VP- CP),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35·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怎样说明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 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之类。这些公

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排斥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排斥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

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体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的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了。 36·凯恩斯为什么关注短期?

(1)价格机制短期配置资源存在失灵。1929—1932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国家70%的工厂倒闭、破产,当时的美国GDP缩水了2/3。工厂开工不足,出现大量的失业和其他要素(资源)闲置和浪费,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急剧下降,市场物价低迷和萧条。大量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痛定思痛,都认为整个经济由价格来配置资源,存在不可避免的微观失灵和宏观失灵现象,其中宏观失灵表现为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经济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交替进行,给老百姓带来了无穷尽的心理压力和生活水平的大起大落。

(2)凯恩斯迎合了政府短期行为的需求。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选举制度的导向,使得政府存在短期行为的现象。因为,政府要想连任,必须在选举年前使经济处于繁荣状况,这样才能多的赢得选民的选票。所以通过政府加以干预,可以在短期内使经济走萧条走向繁荣,而由价格自发地进行调节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象我们在生活中得了感冒病一样,不用药物治疗,依靠自身的自我调节也可以康复。其优点是激发了肌体的能力从而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缺点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吃两片西药,身体很快就能痊愈。其优点是来得快,取得也快;缺点是人的肌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长期以往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37·均衡国民收入和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有何区别与联系?

均衡国民收入是短期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主要是由总需求决定。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是长期中所有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它是由技术进步、制度和资源数量和质量所确定的。当短期中能够实现所有的市场实现均衡,此时的短期就变成了长期,与之相对应均衡国民收入也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38·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把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储蓄函数,即:S=f(Y)也可写成S=sY

和消费函数一样,储蓄函数也可分为长期储蓄函数和短期储蓄函数。短期储蓄函数式为:S=S0+SY 式中,S0为初始储蓄,亦称为自主储蓄,sY 为引致储蓄,即由Y变化引起的储蓄。可用坐标图表示,如图10-3所示。

图10-3 储蓄曲线

(1)简单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认为:消费和储蓄都决定于收入,而且是收入的增函数。 (2)不考虑税收时 消费函数:C=C0+bY,储蓄函数:S=S0+sY,Y=C+S

考虑税收时(税率为t) 消费函数:C=C0+b(1-t)Y,储蓄函数:S=S0+s(1-t)Y, (1-t)Y=C+S (3)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短期,因此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分析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是指短期。 39·绝对收入理论、相对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的主要内容 绝对收入理论

是由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他强调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这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其核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相对收入理论

是由杜森贝提出的,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1)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2)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

(3)短期考察,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4)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 生命周期理论

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

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如下:C=a·WR+b·YL 式中,WR为财产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持久收入理论

持久收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持久收入理论将 居民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来表示。暂时收入是指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是一种暂时性偶然的收入,可能是正值(如意外获得的奖金),也可能是负值(如被盗等)。弗里德曼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40·绝对收入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本质区别 本质区别在于政府要不要干预经济生活。因为:

(1)凯恩斯关注的是短期,短期中消费是不稳定的,会引起国民收入波动,所以政府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2)其他消费理论关注的长期,长期中的消费是稳定,不会引起经济波动,所以反对政府敢于经济。

41·什么是乘数?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根据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投资乘数

如果不靠考虑税收,则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

投资乘数是从两个方面发生作用的。一方面,当投资增加时,它所引起收入增加要大于所增加的投资;另一方面,当投资减少时,它所引起的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所减少的投资。因此,经济学家常常将乘数称作一把“双刃的剑”。乘数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投资可以使国民经济迅速走向繁荣和高涨,在经济繁荣时减少投资也可以使国民经济避免发展过热。

乘数作用的发挥要受到一些基本条件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一是: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二是:经济中不存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程度较小。

42·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有哪些影响因素?用图线表明个影响因素的影响过程和结果?

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方面在总需求,因此凡是使总需求增加的因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即投资增加(储蓄减少)、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消费都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反之亦然。短期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S+T=I+G。我们又通常把等式右边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因素称为注入因素,把左边使国民收入减少的因素称为漏出因素。如下图所示:当注入因素政府支出G增加时,使总需求曲线向上平移,结果使国民收入增加,由Y0增加到Y1。

43·总需求曲线(AD)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 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44·SAS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表示总供给和价格水平成同向变化。 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所以,这条总供给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45·AD线平行移动影响因素是什么?用图线解释影响过程和结果?

在一个特定的价格总水平下,任何引起总支出变动的因素都将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具体地说,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

首先,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由于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因而储蓄增加使得总需求下降,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其次,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正文 移动。

另一方面,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最后,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下图所示为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增加,税收减少,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结果是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

46·SAS线平行移动的因素是什么?用图线解释影响过程和结果?

第一,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例如,地震或战争会极大地减少经济的总供给,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第二,技术变动。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的变化。技术变动通常是正向,即技术水平倾向于提高,所以技术变动的影响一般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当工资下降时,对于任一给定的价格总水平,厂商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因而降低工资将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工资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此外,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如果厂商以进口商品作为原料,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时,厂商的成本就会发生变动,从而愿意生产的数量也会变动。

总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或生产成本下降,经济的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生产技术水平下降或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的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下图所示为:技术进步,引起企业成本下降,因此,厂商供给增加,使得AS曲线向右下放平行移动,结果是价格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46·Y0 与Yf之间的对比有哪三种结果?这三种结果表明何种含义?

Y0 为短期均衡国民收入;Yf为长期中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两者数值的对比有三种情况: (1)Y0 <Yf;表示短期的均衡是未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资源存在闲置和浪费。经济情况不景气,物价较低。

(2)Y0 =Yf;表示短期的均衡就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是一种理想状况。 (3)Y0 >Yf;表示短期的均衡大于长期中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长期中的供给(技术进步、制度和资源所决定)难以承受市场上对物品的需求。经济情况处于高度的繁荣阶段,也就是出现了“泡沫经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大。

47·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与AD=AS模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三者之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GDP是如何被决定的,又是如何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三者都遵循凯恩斯的思想,关注短期均衡国民收入的是如何决定和变化的。

(2)三者之间的区别: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主要是说明总需求是如何决定国民收入的,没有考虑价格和利率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IS=LM模型主要说明在产品市场和产品等价物市场处于均衡时,短期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化的,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相比,考虑了利率的变化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AD=AS模型综合了总需求、利率和价格变化的影响,来说明总的价格水平和短期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 48·简述失业的含义及其类型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种类:

(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是市场制度本身决定的,与劳动力供求状态无关,即使实现充分就业也要有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流动过程包括劳动者的新老交替、人们出于资源配置优化和判断的原因而转移就业职位等。它是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代价。

磨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劳动力流动性是由制度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决定的;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则主要取决于获取工作的信息难易程度和速度,以及失业的代价和失业者承受这种代价的能力。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其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即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结构性失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和代价,结构性失业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而这又恰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标志。

(3)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劳动力总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

由于结构型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所以我们把二者形成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其受劳动力结构、政府政策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