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4:11: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院系: 国务学院 日期: 2018年2月1日 课程代码 POLI130149.01 课程名称 定性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学 分 数 2 周学时 2 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专项□核心课程□通识教育选修□大类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其他 本课程是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内在逻辑和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共性和差异。学习研究方法的最佳途径是教学目的 运用方法做研究,课程教师会指导同学分组开展实证研究,并对研究报告进行考核与点评。 基本内容简介 主要包括定性研究方法的基本逻辑和思路,因果关系和因果机制,定性研究设计,田野调查、文本分析、比较历史分析等主流定性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写作技巧等。 基本要求: 除按时完成课程论文之外,同学还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同学将组成研究小组,三人一组,共同完成文献阅读和实证研究,论文需在选课确定后即开始构思,第九周时会组织论文研究设计展示与讨论会,为每个小组的论文设计提供意见和建议。 授课方式: 本课程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做研究设计展示和研究报告。 主讲教师简介: 熊易寒,1980年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政治社会学和比较政治学,近期主要关注城市化、社会抗争、族群冲突和地方治理,在China Quarterly、Security Studies、Citizenship Studies、《社会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开放时代》、《社会》、《读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著有《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你中产了吗》、《平衡木上的中国》、《移民政治》,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二等奖和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熊易寒 男 性别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国务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主讲教师 教学内容安排 (按32学时共计16周,具体到每节课内容): 第1讲 定性研究导论 第1节 什么是定性研究:解释与阐释 第2节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第3节 比较方法与案例研究 第4节 什么是因果机制 第5节 什么是好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章。 加里·金、罗伯特·基欧汉、悉尼·维巴:《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陈硕译,格致出版社2014年,第1章。 Gary Goertz and James Mahoney, A Tale of Two Cultur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 Chps. 3-6. 赵鼎新著:《社会科学研究的困境:从与自然科学的区别谈起》,《社会学评论》,2015年,第3卷第4期。 朱天飚著:《<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与定性研究》,《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4期。 耿曙、陈玮:《比较政治的案例研究: 反思几项方法论上的迷思》,《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第2讲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1节 什么是问题意识 第2节 研究问题与现实问题和政策问题的区别 第3节 经典文本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关怀 第4节 Make Sense与社会科学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陈强、张永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李辉、熊易寒、唐世平:《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缺憾和可能的突破”》,《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年第1期。 第3讲 个案研究设计 第1节 研究设计的步骤与程序 第2节 研究假设 第3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4节 如何申请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David A. de Vaus,《社会研究中的研究设计》,郝大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13-15章。 夏夫利:《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新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第4讲 文献阅读与综述写作 第1节 文献综述的意义 第2节 文献综述的过程 第3节 文献搜索与整理 第4节 文献综述与综述性文章 参考文献: Lawrence A. Machi & Brenda T. McEvoy,《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陈静、肖思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第5讲 案例选择 第1节 如何选择个案:定性研究需要考虑代表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