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岗证幼儿园教育复习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12: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幼儿园教育复习资料

(填空:12*1分 / 名解:3*6分 / 简答:4*8分 / 论述:2*12.5分 / 案例:1*13分 “★”课堂备注、“考”课堂重点备注、“√”往年考题资料) 一、填空题:

1、 ★1837年 德国教育家 福禄贝尔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名为“幼稚园”的社会教育机构。P2 2、 ★1904年 我国第一所官办幼儿园在 湖北武昌 成立。P2

3、 《规程》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P3

4、 √我国幼儿园教育可以说已成为整个幼教的核心,促成这一地位形成的两个主要原因: P9 (一)是幼儿园教育被社会重视的程度。 (二)是幼儿园教育对幼教系统的重要性。

5、 ★√处于核心地位的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教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 P11

(一)辐射作用,即向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带动非机构幼儿教育的发展。 (二)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作用。

6、 ★《幼儿园工作规程》则具体表达了国家对幼儿园教育的需要和要求,规定了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的主要目标,以指导和规范我国幼儿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政治通过行政管理体系,从组织上对幼儿园进行直接领导。 P13

7、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P16(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容) 8、 幼儿园教育目标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P17

① 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动手能力。在德育目标中,强调从情感入手,重视幼儿良好性格和习惯的培养。 ② 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9、 幼儿园教育目标以时间维度来划分: P18-19

①指导整个幼儿阶段

②幼儿园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③学期目标

④幼儿园的月计划或周计划的教育目标

⑤一日生活、或一个活动、或一节课(每天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目标以教育范围来划分: ①幼儿园教育目标为总目标 ②指导一个幼儿园的目标 ③指导一个班的目标

④指导一个单元活动的目标

⑤指导一个教育活动或一节课的目标 10、 幼儿园教育的两大职能:①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外在) ②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职能,

即幼儿教育的内在价值。(内在) P22 11、 中国儿童权利的法律保障: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等、1996年6月开始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 P36 12、 幼儿的发展是其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 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P43 13、 幼儿发展的个体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幼儿的后天因素。 P44 14、 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因素与幼儿个体因素的

关系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二者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幼儿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相互的渗透和转化。 P44 15、 ★教育不等同于孩子的发展,因为孩子的内部法则不一样,以幼儿自身为主体的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

1

互动的过程,即幼儿按照自身的“内部法则”对来自外界的教育影响进行认识、过滤、选择、加工的过程。 P46

16、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活动成就了幼儿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连结的桥梁。 P49

17、★幼儿的活动大致可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类。内部活动是指不可见的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外部活动指可见的幼儿的实践活动。无论哪种活动都具备共同的特征: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18、幼儿的生理活动:①不被活动主体意识到 ②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③由每个人自己去完成 19、幼儿的心理活动:①必须由幼儿自己进行 ②带着鲜明的个体特征

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这两种内部活动不是彼此分离而是密切相关的。

20、幼儿的实践活动:是外部活动,可分为两类:①以实际物体为对象的实物操作活动 ②以人为对象的人际交往活动 P51

21、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的两方面内容:①发展幼儿个体的对人关系,即形成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等的正确态度和建立良好关系。 ②帮助幼儿理解、适应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习俗、行为规范等,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等。 P55

22、人际交往活动的作用表现在:①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 ②是幼儿重要的信息来源 ③是幼儿实际的社会生活 P55

23、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对幼儿的发展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是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可以通过对幼儿园教育的考察来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 P60 24、教师与幼儿在“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作用幼儿,对其施加教育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直接控制方式,二是间接控制方式。 P61

25、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幼儿的相互作用,双方呈即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复合状态。教师和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互为主客体地位,对进一步深化幼教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在直接控制方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处于显性状态,在间接控制方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处于隐性状态。P68

26、★无论在教师直接还是间接控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都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主体地位在与教师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为幼儿自身的主体性,即是一种能动性(主观愿意学)、自主性和创造性(自己寻找方式方法)。主体性的启示:教师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有力地保护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幼儿脆弱的主体地位就会消失殆尽。P69 27、√幼儿入学准备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幼小衔接):①关于学习适应 ②关于社会适应 P122 28、考√行为目标叙写的特点:课程(活动)中的行为目标是一种可由学生具体行为来评估的目标,它的特点就是目标中表述的行为是老师能够观察与测量到。把老师认为重要的某项行为加以清楚的确定(活动目标)。叙写行为目标基本上有三个要素:(1)表现 (2)条件 (3)标准 P146

(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行为表现所需要的条件或背景以及学习者能成功地处理问题的标准是行为目标的三个要素。)

29、√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从学习者参与活动的规模来看,可分为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其中集体教学视规模又可分为小组教学和班级教学。 P159

30、√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制定教育方案和执行教育方案的能力,后者又包括调控教育过程的能力,如指导游戏能力,随机教育能力,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

31、√依据评价的时间,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 P164 (形成性评价:实施课程方案的全过程中。 终结性评价:课程方案实施告一段落以后) 32、√从评价的过程看:绝对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 P165 从评价的结果看: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 从评价的内容看:分解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33、√衡量是一种教学方法应用是否得当,关键是看老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34、√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形式一般有三种:班级(大组)的、小组的和个别的。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需要灵活的使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理论上说小组活动的形式比较好。 P209

2

35、√由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结构性较强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活动的整体性。它与目标和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强调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的一致。

36、教学的每一步骤及采用的方法都是围绕目标和内容设计的,它与目标和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在教学中要尽量减少与目标和内容无关的东西,以突出教学的重点。P211

二、 名词解释:

1、 ★√保教合一的原则:保教合一的原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保育和教育是互相结合、相互

统一的。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2、 ★√儿童观: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的观念之总和。(它涉及到儿

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与价值、儿童的权利和地位、教育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等问题。)P32

3、 ★√现代幼儿教育观:视儿童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①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②尊重

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③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树立了对待儿童的新的态度,确立了现代幼儿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P35 4、 ★√《儿童权利公约》:是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家法律文书。P35 5、 人际交往活动:指幼儿与成人(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和幼儿同伴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某种关系与联系的社会性活动。 P54

6、 √幼儿社会性发展:指幼儿在社会的教育和影响下,逐步发展个性和社会适应性,为成为未来合格的社会成员打好基础的过程。 P55

7、 √直接控制方式:表现为老师用语言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一方式是教师作用幼儿的一种明确简捷、系统有序、经济有效的方式。 P61

8、 √间接控制方式:是指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物质环境、人际环境),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P62 9、 √接受学习: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教师使用直接控制方式时,与直接“教”相应的幼儿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这一方式并不与被动、机械的学习划等号,关键在于学习者是否发挥主体性,把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那种把“教师讲、幼儿听”笼统斥为机械灌输的说法是不对的。)P66

10、 √发现学习: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关于物质世界和人际社会的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式的学习方式。(间接控制方式中,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但也不一定就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如类似小白鼠走迷宫般的“发现学习”只能算机械学习,这过程只有盲目试误,没有主体积极的思维分析活动。)P67

11、考★√随机观察:指教师在幼儿的常规活动中,能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P83

12、 √幼儿园课程: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P134

13、 √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也是教师有计划组织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幼儿可以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和同伴及老师谈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并用他们自己的速度和方式从事所要求做的事。

三、 简答&论述:

1、 √幼儿园的概念和特征?(谈谈你是怎么定义/怎么看幼儿园的?论述题) 幼儿3~6岁、学前儿童0~6岁 P1 答:△ 概念:

(一)从幼儿园社会功能的角度,定义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

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学前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你是怎么定义幼儿园的?)

★(二)从学前儿童发展的角度:学前儿童通过与其他伙伴和成人的共同生活,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奠定一生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