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9:19: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国民经济核算: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为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GDP:价值构成: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是从各单位总产出价值中扣除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代表该时期内各单位通过生产活动新增加价值。实物构成: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增加值:各生产单位从总产出价值扣除其中所含货物服务消耗价值后的余值 中间投入: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 生产法:GDP=各部门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出口-货物服务进口

直接消耗系数:指某一产品部门(如j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各产品部门(如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完全消耗系数: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购买者价格: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后的部分 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者所支付的产品税净额后的部分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生产资产:指作为生产过程的产出而产生的非金融资产,即包括天然存在的有形资产,也包括通过法律或社会程序而产生的一些无形资产。 经济核算变化历程(MPS到SNA):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收入估算;20世纪50年代按照MPS模式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MPS向SNA转型;1993年起取消MPS模式,完全按照SNA模式进行国民经济核算;2003年发布《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体系构成及其意义:

基本核算表: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前四部分反应核算期当期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总量,最后部分反应特定核算时点上一国或一部门所拥有的经济资产总量。

国民经济账户: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国外部门账户。国内是在部门层次设置账户反应其生产收入分配及支出投资金融活动以及资产负债情况。经济是在经济总体意义上设置,是个机构部门对应账户的汇总。国外是非常驻单位设置账户,反应与该国常驻单位之间的经济交易及所累积形成的存量。

附属表:自燃资源实物核算表、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把核算对象从经济活动延伸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是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核算内容的重要补充。 对外经济及其内容

资产负债:是对一国和各部门经济存量的核算,一方面是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核算,另一方面是负债和资产净值核算。

资金流量:狭义:指金融交易流量。广义:指整个社会资金的循环过程,体现了与实物循环对应的价值循环

机构部门分类:住户、企业(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其他非盈利机构

常驻单位: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建筑,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是该国常驻单位

经济计量学:是以经济理论为前提,以实际观测数据或实验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学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带有随机影响的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经济计量学的实际应用过程主要是建立、估计和检验各类经济计量模型,以达到结构分析、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的目的。

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四个步骤:建立模型、估计参数、验证模型和使用模型。 模型方程的种类:随机方程、非随机方程 模型变量的种类:内生变量、外生变量

模型中数据的类型:时间序列数据(某一经济变量在各个时期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截面数据(在同一时间或时期上,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面板数据(兼有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两种成分的数据)

验证模型准则:经济理论准则、统计准则、经济计量准则(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经济计量模型的主要作用:经济结构分析(边际分析、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比较静力分析)、预测未来、规划政策

回归分析:研究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依赖关系,通过解释变量的已知或设定值,估计或预测被解释变量的总体均值。

最小二乘估计:OLS(总体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高斯—马尔可夫(判定系数的定义及含义、调整的判定系数)

异方差: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ui的方差不全相等则称ui具有异方差性 异方差产生的原因:实际问题的计量经济模型经常会出现某一因素或一些因素随着解释变量观测值的变化而对被解释变量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导致随机误差项产生不同的方差。还有模型中省略了重要的解释变量,模型的函数形式设定不准确等原因

异方差产生的后果:参数的OLS估计量依然具有无偏性;参数的OLS估计量不再具有最小方差性;将会低估存在异方差时的真实方差,夸大用于参数显著性检验的t统计量;预测功能将失效。

异方差的修正:加权最小二乘法

自相关的概念:对于不同的观测点,随机误差项之间不再是不相关的,而是存在某种相关性即cov(ui,uj)≠0,则认为出现了自相关性,又称序列相关。

自相关的原因:模型设定误差,模型中遗漏了重要的解释变量或者模型函数形式不正确;经济变量的滞后效应;实际问题中的蛛网现象;数据处理造成的自相关。

自相关的后果:参数的估计量依然是无偏的,但不再具有最小方差性;会低估参数估计量的方差,其标准差Se(B2)也被低估,从而使得t统计量的值被高估;预测功能将失效。 自相关的补救方法:差分法;广义最小二乘法。

多重共线性:如果两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出现了相关性,则称为多重共线性。 多重共线性的产生原因:经济变量相关的共同趋势;模型中包含滞后变量;样本资料的限制;利用截面数据建立模型也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

完全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参数最小二乘估计量不存在;参数估计量的方差无限大。

近似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参数估计量的方差变大;参数的置信区间趋于变大;严重多重共线时,参数的假设检验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方差扩大因子法;特征根判定法;逐步回归检验法;直观判定法。 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使用非样本先验信息;横截面与时间序列数据并用;剔除一些不重要的共线性解释变量;增大样本容量;逐步回归法;使用有偏估计。

虚拟变量:给定某一质量某属性的出现为1,未出现为0,称这样的变量为虚拟变量。 虚拟变量的设定原则:如果有一个质的因素,且具有m个特征,那么如果是含有截距项的模型,就要引入m-1个虚拟变量;不含截距项的,应该引入m个虚拟变量。如果虚拟变量

设定不当,会使最小二乘法无解,称这种情况为虚拟变量陷阱。 虚拟变量的引入方法:掌握截距变动(加法模型)、斜率变动(乘法模型)、截距和斜率同时变动(混合模型)

联立方程组模型:是根据经济理论和某些假设条件,区分各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建立一组方程式来描述经济变量间的联立关系。 内生变量:由模型系统决定其取值的变量

外生变量:由模型系统以外的因素决定其取值的变量

前定变量:外生变量和滞后内生变量合成前定变量。前定变量影响现期模型中的其他变量,但不受它们的影响。 联立性偏误:在联立方程模型中,解释变量与随机干扰项之前存在相关关系从而违背了最小二乘估计理论的一个重要假定,如果直接使用最小二乘法,就会产生参数的估计量是有偏、非一致的等问题 结构式模型:每一个方程都把内生变量表示为其他内生变量、前定变量和随机干扰项的函数,描述经济变量关系结构的联立方程组称为结构式模型 简化式模型:把模型中每个内生变量表示为前定变量和随机干扰项的函数,就得到一个新的模型

识别:在可识别的模型中,结构式参数具有唯一数值的方程称为恰好识别;结构式参数具有多个数值的方程称为过度识别

模型识别的条件:阶条件和秩条件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