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化比较与唐宋文化转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3:59: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作业:论析唐宋文化的区别与唐宋间文化转型的社会经济原因?

唐宋时期的古代中国无可争议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两个朝代,中国与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有着密切的交流。唐宋文化都是一次大繁荣的时代产物,但是由于其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有较大差异,因而唐宋文化又是界限明显的。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被称作“大文化”。关于文化结构,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等。通过对唐宋文化资料的收集,我觉得在论析唐宋文化的区别方面,三层次说是最好的分析方法。

(一)物质是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是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它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唐宋文化在物质上的最大区别表现在衣、食方面上。

1·从衣着方面来说,唐代服装总体呈现出艳丽奢华,奔放豪迈的特点。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服饰图案改变了“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采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唐代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对于异国的衣冠服饰,唐代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所有这些在某中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兼容并包的大国心态。

宋朝的服饰简洁质朴。宋朝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相比唐代都收敛了许多。两宋时期,服装分类更加细化,不同行业有服不同装。北宋初年,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至于普通百姓,就只能穿黑白二色。因此和唐代相比,虽然宋朝的服装色彩种类并未减少,但在整体上仍显得单调。

2·在饮食上,唐代时,饮食文化呈现出一种“大有胡气”的全面开放状态。当时有“贵人御馔,尽供胡食”之说。深受胡食之风影响的唐代饮食文化显得豪迈粗犷。就主食饼类而言,唐代普遍崇尚粗大,如唐代的饼餤以直径阔大著称,平民百姓日常食用的胡饼也是相当大的。唐代的菜肴烹饪尽显豪迈之色,肉食多大块整体烹制,如韦世源《烧尾宴食单》中的“红羊枝杖”。在食风上,唐人多不拘小节,蘸蒜齑食饼,抽雪刃割肉的豪爽饮食场面不乏记载。唐代的官私宴饮规模宏大,动辄数百、上千人参加。酒宴之上,唐人更是豪情万丈。酒酣尽情之时,宾主往往要即兴表演歌舞。各种助饮的酒令在唐代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人们行令时强调胜负,显得气氛十分热烈。唐人饮茶也并不像后世那样文雅,进行慢斟细品,而是趁热猛灌。

与唐代饮食文化相比,宋朝饮食文化的“胡化”色彩大大减弱了,显得细腻精致。品类细化,花色品种众多。精切细割的炒法烹饪更趋流行。宋人的酒文化多了几分轻言细语的文雅。酒宴之上,宾主们儒雅地坐在座位上欣赏歌曲和舞女的专业表演。助饮的酒令也渐渐演变为各种文字游戏了。在饮茶上,宋人从茶叶的制作即开始追精求细,宋代的饼茶形制小巧,装饰精美,非唐代所能比。

(二)制度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唐代制度最突出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共议国政,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使其互相牵制,从而加强了皇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地方行政制度为州、县两级制,县下设乡,乡下设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以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同时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宋朝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同时,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 同唐代相比,宋朝的官职大多是一个职位有两个人同时兼任,并且新设的一些机构分割了各部门大部分的职权,这样就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保证了皇帝对政权的绝对掌控权。 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这也是宋朝与唐代在官员任命上最突出的特点。

(三)精神是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绞丝旁)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在文化政策上,唐太宗李世明不仅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治”,而且在文艺创作上也积极鼓励创作道路的多样性,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绝不推行文化偏至主义。对于文化人,唐王朝也采取较为宽容的姿态,儒学可被嘲讽,诗人作诗也少有忌讳。唐代还广为吸收外域文化,南亚、中亚、西亚和西方世界如同“八面来风”,从唐帝国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

与唐文化相比,宋代的文化呈现出精致、内驱的性格。宋代君主有一套笼络与挟制知识阶层的方法,又很懂得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对文人既倚重又控制。于是在“内转”思想氛围中,宋代文人自觉地收敛了放荡狂傲、任情任性的习性,变得老练深沉、正经规矩,和唐代诗人的放浪不羁截然不同。

综上所述,唐形文化是一种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唐宋文化转型”是以中唐之后文化的逐步瓦解为起点的, 由于唐文化本身的发展特点使“转型”变得十分迫切, 至五代十国时唐文化最终瓦解, 那么文化必须以“转型”来延续民族的生存, 所以唐代文化的发展特点和进程最终决定了“文化转型”的必然。我认为唐宋间文化转型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大背景上来说,唐朝的建立是经过几百年的战乱后,这时候的唐代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土地大量荒芜,再加上当时的民族成分复杂,使得唐朝的思想没有什么束缚,整个国家的环境较好,也为以后唐代社会经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而到了宋朝,人口已经很多了,人口的增加使得国家必须将重点放在统治人民,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上,对于变革统治者则始终是否定的态度,所以才有了儒家思想的标榜,由于民族的单一,思想的单一,宋朝的文化也日趋保守。

2·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人民富裕,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内既促进了各少数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在外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在宋朝,由于当局的腐败无能和奉行的软弱外交,使它在外交上的水平远远不如唐代,文化也日趋“内向”。

3·唐代思想开放,唐人的思想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欣欣向荣之态,促进了唐诗的发展;宋代高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人们的思想也受到了禁锢,因而对两宋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论述,唐宋文化的转型是时代转变社会变迁的必然,社会原因就在于其初始主流文化在不断地文化融合中转变成了另外的主流文化,旧文化模式在发展中消亡,文人墨客意识到文化发展的问题所在积极探索并在实践中进行引导。同时社会在不断地演进中又使得文化的转型成为其发展的必然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