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I课程设计指导书(2013.10)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7:39: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通信原理I课程设计》

指导书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2013年10月

目录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1 二、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1 三、选题与时间安排┄┄┄┄┄┄┄┄┄┄┄┄┄┄┄┄┄┄┄┄┄┄┄┄┄┄┄1 四、课程设计内容┄ —┄┄┄┄┄┄┄┄┄┄┄┄┄┄┄┄┄ ┄┄┄┄┄┄┄┄1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2 六、课程设计报告要求┄┄┄┄┄┄┄┄┄┄┄┄┄┄┄┄┄┄┄┄┄┄┄┄┄┄5 七、通信原理I课程设计环节参考资料 ┄┄┄┄┄┄┄┄┄┄┄┄┄┄┄┄┄┄┄6 附:《通信原理I课程设计任务书》 ┄┄┄┄┄┄┄┄┄┄┄┄┄┄┄┄┄┄┄┄7

1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2、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3、课程设计学时/学分: 16学时 / 1学分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通信原理I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比较扎实地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其利用通信原理知识处理通信系统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设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基本设计任务;经老师审核同意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命题。本课程设计以上机为主,大部分时间由学生上机操作,必要时配合少量的理论讲授。

三.选题与时间安排

1、选题:本课程设计题目为设计实现完整的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根据各个子模块具体实现的不同设置8个不同的题目。每班每人1组,每人一台具有Matlab仿真环境的主机,每组选作不同的题目,具体选题方法见后续内容。

2、时间安排:本课程设计上机16学时,分4次,每次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课前准备:了解设计题目,查阅相关文献,复习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 上机(14学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通信系统设计,编写并调试仿真程序; 上机(2学时):现场验收答辩;

课后: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上机结束后一周内上交。

四.课程设计内容

1. 选题说明:

(1)按学号除以8,取余数,余数为1-7的分别对应1-7号题,余数为0的对应8号题。例如:学号末两位数为24,则对应选择8号题;学号为25,则对应选择1号题。 (2)各子题目如下,其中的细节参数可自行设定,杜绝雷同。 2. 模拟通信系统(包含1-3号题)

输入:输入模拟信号,例如正弦型单音频信号等,至少选择两种模拟信号。给出其时域波形和功率谱密度。将此模拟信号数字化(PCM编码),得到数字信号,接着进行PCM解码,将编码前和

1

解码后的信号波形进行比较,验证所作PCM编码的正确性。

调制: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DSB、SSB、PM调制,给出调制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功率谱密度。 信道:假定信道属于加性高斯信道,或自行设计。自行设计可以加分。

解调: DSB、SSB、PM解调,仿真获得该系统的输出波形,并得到该模拟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即该系统的输出信噪比随输入信噪比的变化曲线。

3.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包含4号题)

输入:输入模拟信号,可以自行设计,不能雷同。

数字化:利用PCM编码,将输入模拟信号数字化,得到二进制数字信号,波形任选,给出此数字信号的时域波形。

数字基带码型变换:对上述数字信号进行基带码型转换,包括AMI、HDB3、CMI,三种变换都做。分别给出码型转换后的数字基带信号的时域波形。 信道:假定信道属于加性高斯信道,或自行设计。

数字基带码型反变换:给出反变换后的数字信号的时域波形,与变换之前的数字信号进行比较。 PCM解码:给出解码后的模拟信号的时域波形,并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

系统性能分析:设定三个输入信噪比,研究采用不同的数字基带码型条件下,系统的误码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