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1 21:19: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新人
教版
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陶弘景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言语汇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学习方法:
1、朗读:①个体自主朗读——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不掉字,不加字,不错读) ②小组互动朗读——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探究:①个体自主探究——“目标1、2、3”;标记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②小组互动探究——交流“自主探究”的结果,达成共识;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展示:①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学习探究的结果和学习心得;提出本小组存在的疑难问题 ②共同探究解决各小组存在的疑难问题;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消化学习内容 ③评价(激励):解决问题的质量;小组合作的实效;发言者的表达效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该小组不得分;小组成员都优秀得满分5) 三、导学内容与学习步骤: (一)营造氛围,导入学习:
1、导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文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再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答谢中书书》 2、相关资料:①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②历史背景:《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二)个体自主预习:
1、个体朗读(不少于三遍),把握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西日欲tuí( ) 沉鳞jìng( )跃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 (2)四时( )俱备
(3)晓雾将歇( ) (4)西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3、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2)西日欲颓,沉鳞竟跃( ) 4、翻译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明全文的中心 6、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之美的? 7、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8、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
10、模仿第三句,写出你对一、二句的理解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三)组内预习交流并深入探究:
1、组内两两结对,监督阅读(不错字,不误读,不掉字,不加字) 2、组内两两结对检查翻译,互相补充纠正
3、组内共同深入探究“自主探究”的内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集中交流成果共享与问题求助:(小老师出场主持展示流程)
1、我们小组交流展示的问题是 2、我们是怎样探究理解这个问题的 3、探究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是 4、我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① ②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很好的课文,我自己非常喜欢,因此内心期盼着与学生共同分享美文,在备课的同时,我亦搜集了大量的优美风景视频及图片,精挑细选,稍作加工将其融入到我的课件中去,目的在于授课时能够借此引发学生美的享受,因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美”上,而对于文章的美,主要采用“读”的方法来使学生体会,以“读”赏“美”,以“美”品“读”,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