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设计实例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4:06: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桩基础设计实例

一、设计资料:

建筑场地资料同任务书。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土层土层名称 编号 1 杂填土 2 粉质粘土 3 淤泥质粘土 4 粉土夹粉质粘土 5 粉质粘土

? 层底层厚埋深(KN/(m) 3 )(m) m e w (%) c ? ES fk ps IL (kpao(Mpa(kpa() (Mpa) ) ) ) 1.60 0.75 3.40 2.80 1.4 1.4 18.0 8.2 6.8 19.1 0.819 26 0.61 38 11.2 6.43 140 17.59.3 17.4 1.349 54.6 1.58 12 3 2.0 70 28.5 11.0 19.0 0.88 30 0.70 20.2 21.3 10.5 160 很深 19.7 0.72 26 0.46 36.5 26.8 8.8 185

二、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1、 选择桩型

因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可选择预制桩或钻孔灌注桩

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④层土是较合适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2d),确定工程桩入土深度。

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承台埋深32.0m,确定桩基的有效桩长度。

预制桩:桩截面尺寸选用边长400mm~500mm(450mm×450mm),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大1m,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及土层分布示意图见图1。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本设计属二级建筑桩基,采用经验参数法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规范p33 Q sk?Qpk?u?qsikli?qpkAp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0.00-0.30YXXY45010001000450 图2 五桩桩基础 000105400010001054Quk?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以下各项计算均以轴线⑦-A轴柱为例。

最大轴力组合的荷载:FA=4239KN,

MXA=100KN-m, QYA=52KN 初步估算桩数:

n?F4239?1.1??1.1?4.6(根) R21015图1 桩基及土层分布示意图

取n=5,

桩距sa≥3d=1.35m。

桩位平面布置如图2,承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2 倍桩的直径或边

长,且≥ 500mm 。承台边缘至边桩的中心距不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边缘挑出部分≥150mm,条形基础≥150mm 。承台厚度应≥300mm。 承台底面尺寸为 。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该桩基属非端承桩,并n>3,承台底面下并非欠固结土、新填土等,故承台底不会与土脱离,所以宜考虑桩群、土、承台的相互作用效应,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规范p28:R=Ra+?cfakAc 6、 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五桩承台:

荷载取A柱Nmax组合:F=4239KN M=100KN-m Q=52KN 设承台高度H=1.0m(等厚),荷载作用于承台顶面处。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重要性系数?o=1.0。

桩顶受力:

Fk?Gk?Rn

Fk?GkMxkyiMykxiNmax????1.2R 22nyx?i?iNk?

8、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预制桩:两段桩长各11m,采用单点吊立的强度计算进行桩身配筋设计。吊点位置在距桩顶、桩端平面0.293L(L=11m)处,起吊时桩身最大正负弯矩Mmax =0.0429KqL2 ,其中,K=1.3;q=0.452

×25×1.2=6.075KN/m,为每延长米桩的自重(1.2为恒载分项系数)。桩身长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30,Ⅱ级钢筋,故: Mmax=0.0429×1.3×6.075×112=41.0KN-m 桩身截面有效高度ho=0.45-0.04=0.41m

M41.0?106 as???0.038

?1fcbho21.0?14.3?450?4102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得γs=0.98,桩身受拉主筋配筋量:

M41.0?106 As???340.1mm2

?Sfyho0.98?300?410选用2Φ18,因此整个截面的主筋为4Φ18(AS=1017mm2),其配

1017筋率?=450?410=0.55%>?min=0.4%。其它构造钢筋可参见相关

标准图集。

?(?cfcA?fyAs)?1.0?(1.0?15?450?410?310?1017)?3352.8KN?R满足要求桩身强度

灌注桩:按照m值法,计算最大弯矩。进行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