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0:52: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
作者:史兴华
来源:《甘肃教育》2019年第02期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初中;高中;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2—0058—01
初中到高中的跨度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许并不见得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对于数学这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来说,却会让学生感到非同一般的不适应,从而导致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下降。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工作呢?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1. 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衔接问题较多。简单列举如下:
(1)初中新课标规定,有理数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乘法公式只要求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以上会影响到高中函数、数列、二项式定理等相关内容的教学。
(2)初中课改后进一步减少了因式分解的教学内容,只要求讲解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在初中新课标中都不作要求,而高中教学中又要经常用到这两种方法。
(3)一元一(二)次方程中含字母系数的方程、三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等内容初中新课标都不作要求,这给高中求轨迹方程与曲线交点等带来障碍。
(4)初中新课标对分母有理化要求不高,学生有关根式的运算能力比较薄弱,如果不加强根式运算,以后高中求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就会受到影响。
(5)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但“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因此,高中的不等式、函数、方程等含参数问题的解答就会受到影响。
(6)关于配方法,初中新课标要求“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新课标中没有要求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只要求“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7)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初中新课标要求不高,对韦达定理没有加以具体证明与阐述,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此知识及其应用知道很少,而高中经常会用到这一重要知识点。
2. 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教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硬背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要求反复做。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 3. 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调整。在初中,学习内容难度低,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多,教师讲得细,学生练习的时间充足,所以只要记住公式、掌握题型,一般都能轻松取得好成绩。而高中时间紧,教师只能精讲例题,传授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至于在课外遇见的各种问题,各种解题思路,则需要学生自己去归纳、掌握。而高一学生大多都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没有预习、复习、自我归纳总结的习惯,所以学生普遍感到高中数学难。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建议
1. 高中教师应该多看看初中数学教材及课标要求。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开学初,要想方设法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和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课标,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及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 高一要放慢进度,抓住重点,讲透难点,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教师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性。由于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落实月考制度,必要时可利用每周的两个晚自习辅导时间进行阶段性小测验,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4. 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课前准备是三个“一”: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课中要三个“动”:一动脑、二动笔、三动口。在课堂上,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同时提倡学生准备错题本,搜集错题、好题、精题。每次月考结束后,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编辑:谢颖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