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2:29: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拟建微山县体育中心项目位于微山县南部新城,东临微山湖大道、南临南阳湖路、西临商业南街、北临独山湖路,由游泳馆、文化中心、体育馆等组成。能源中心位于地块的西北侧,在室外独立建造,设于地下,建筑层数为一层,层高为6m,框架结构,平面形状为矩形,平面尺寸为27.4×15.3m。与本次基坑支护设计相关的拟建建筑物概况如下:

基础形式 ±0.000 人工整平地面 基底标高 基坑开挖深度 (m) 标高(m) (m) (m) 桩基 34.70 34.70 27.60 7.10

1.2 基坑及周边环境概况

拟建场区地貌属冲洪积平原地貌单元,场地内多为藕池及鱼池。能源中心部分现场地势较开阔,地形较平坦,自然地面标高约在33.10~33.30m,现场地已经人工回填、整平,整平后的地面标高约34.70m,填土厚度约1.5m,地面平坦。

根据现场勘查,基坑周边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无建(构)筑物,环境状况较简单: 北侧、东侧、南侧为空地;

东南侧为正建游泳馆,现已施工到地上部分;游泳馆采用灌注桩基础,桩长约30m;

西侧距离20m左右为已建设好的道路和沿路埋设的管线(雨水、污水、燃气等,尚未使用);

据委托单位介绍,本基坑周边15m范围内无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存在。 1.3 设计依据 1.3.1 依据资料

⑴微山县体育中心-能源中心桩基及基础平面图、结构设计总说明

⑵微山县体育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2012001)

山东省鲁岳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12.2 1.3.2 依据的规范及规程

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⑵《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⑶《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⑷《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⑸《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⑻《山东省边坡工程与基坑工程管理规定》,鲁建发[2006]27号; ⑼《山东省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 1.3.3 设计计算软件

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FSPW7.0版, 北京理正。

2、场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及地下水

选摘自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5-5剖面1、6#孔资料为主):

拟建场地属冲洪积平原地貌单元,地形较平坦,(能源中心附近)勘探孔自然地面标高为33.10~33.30m(人工回填整平后地面标高34.70m)。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期间,稳定地下水位埋深0.95~1.10m(场地整平后埋深为2.48~2.49m),相应标高为32.21~32.22,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微承压水。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对本工程影响较大的含水层为10m以上的粉质粘土层。

2.2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勘察报告,本场地地基土各土层特征及主要性质分述如下:

微山县体育中心---文化中心(能源中心)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上部为新近人工填土:厚度约1.5m。 ①粉质粘土(Q4

al+pl

放在远离基坑的区域。

施工现场塔吊位置应远离基坑(距离10m以上)或放置在坑内,若定位于坑边上时,建议采用桩基础,且必须通知设计人员进行支护方案调整。

):黄褐色-黑灰色,软塑-可塑,偶见贝壳碎屑,局部夹薄

层粘土,顶部为耕土。厚度1.5-2.0m(去掉填土后的换算值)。层底标高28.91-29.27m

②粉质粘土(Q4al+pl):灰褐色,软塑-可塑。厚度2.10-2.80m。层底标高26.11-27.17m。

③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色,可塑-硬塑,厚度5.4-5.9m,层底标高20.21-21.77m。 ④粉质粘土(Q3al+pl):黄褐色-棕褐色,可塑-硬塑,局部夹中粗砂薄层,姜石含量10~5%。厚度1.90-6.20m,层底标高14.71-15.57m。

④-1中砂(Q3

al+pl

3.2 基坑支护方案

考虑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基坑深度和现场施工情况,依据基坑工程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结合类似工程经验,采用动态设计法,拟采用维持降水条件下的重力式水泥土墙基坑支护方案,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安全。

由于场区地层性质及基坑深度变化不大,基坑周边均拟采用水泥土墙支护、截水+坑内降水(疏干)井降水的支护方案,即:

上部2m采用放坡,放坡比例为1:1,挂网喷护,挂网钢筋长度1.5m; 下部5.1m采用格栅状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护、截水; 坑内采用降水(疏干)井降水。

):黄色-褐黄色,稍密-中密,成分为石英、长石。

2.3基坑支护设计参数

结合区域工程经验及土工试验结果,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参数采用下表值:

指标名称 岩土代号及名称 重度γ(kN/m3) 18.0 18.8 19.2 19.3 抗剪强度指标 粘聚力C(kPa) 10.0 17.4 16.1 22.6 内摩擦角 Ф(o) 12.0 12.2 13.0 15.2 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sik(kPa) 25 45 50 60 3.2.1 设计参数

①基坑设计深度为7.10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②本工程为临时性工程,设计使用时限12个月。

③基坑开挖边缘2.0m以内禁止堆载,2.0m以外地面荷载均按15kPa设计。 ④场内施工道路应远离基坑边缘(应离开7m以上)。 若不能满足以上要求,需通知设计单位重新进行核算。 3.2.2 护结构主要材料 水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钢筋—Φ:HPB300 强度标准值fyk=300N/mm2

:HRB400 强度标准值fyk=400N/mm2

喷射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注浆材料—纯水泥浆,水灰比0.45,强度不低于M20

① ② ③ ④ 人工压实回填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3、基坑支护工程设计

3.1 设计说明

根据勘察资料,场区地下水埋深较浅,基坑土方开挖及施工时,需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面深度1.0m以下。

场区地势较开阔,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相对简单,材料加工区和材料堆放区均可

—- 2 -—

微山县体育中心---文化中心(能源中心)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3.2.3 支护工程主要构件 ⑴挂网钢筋:

116,长度1.5m,可人工击入。 ⑵面层:

面层在坡顶应上翻2.0m至挡水墙,并固定在击入地面的短钢筋上,短钢筋为116钢筋,间隔2.00米、长度1m。面层钢筋网按Φ6.5@250×250网格设置。

面层喷细石砼C20,喷射厚度60mm。 ⑶水泥土搅拌桩:

采用喷浆搅拌法,桩径500,搅拌桩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0.6~0.8,水泥掺量为土天然质量的18%(每米约67kg)。

水泥土墙部分桩长11.1m(桩顶标高32.70m),搭接宽度150mm,桩间距350mm。 3.3基坑地下水控制设计

尺寸0.50m×0.5m、坑深0.60m,用排水沟相连;排水沟宽度0.30m、深0.30m。集水坑和排水沟距离坡脚的净距离不宜小于0.30m。

3.3.3 地面防、挡水设计

在坡顶上口线外2.0m处设置高300mm、宽240mm的挡水墙和防护栏。基坑周边地面建议采用水泥硬化地面等防渗措施。

四、施工与质量检测

4.1 施工要求

⑴土方开挖应分层进行,每层土方开挖深度不宜大于2米,严禁超挖;在水泥土墙的水泥土强度达到设计的75%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挖土时严禁挖、碰坡体及已完成的支护结构。

⑵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要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规定执行。 桩位允许偏差:50mm

根据本基坑工程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及施工要求,设计采用了水泥土墙支护方案,在保证基坑侧壁稳定的同时,又起到了截水帷幕的作用。因此基坑内地下水的控制只需降低基坑内的地下水即可。

3.3.1 降水设计

降水管井设计采用浅井密布方案,在基坑内布置降水(疏干)井6个,一般间距15m左右,井底标高为23.20m(井深自±0算起约11.50m)。

在截水帷幕5m以外设置观测井2个,井深10m。

降水井设计规格:孔径700mm,井管为无砂虑管,外径500mm,井管与井壁的环形间隙内填入砾石滤料,滤料为直径0.2~2mm的中粗砂。

3.3.2 基坑疏、排水设计

基坑底部采用坑内盲沟集水排放等排水措施:集水坑设置在基坑四个角,平面

—- 3 -—

垂直度允许偏差:1%

⑶面层厚度偏差不大于10mm。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钢筋网片钢筋必须与挂网钢筋连接牢固。

⑷本设计方案对场地附加荷载要求严格,建设单位一定要协调各单位根据场地情况做好材料堆放区的布局,预先设置好地表水的排放通道。

⑸降水工程施工及使用要求

a. 降水井施工宜多钻0.3~0.5m,并及时洗井;

b. 滤料的填入量不少于计算量的95%,并回填至含水层顶板以上3~5m,其上改用黏土回填封孔不小于2m;

c. 降水设备应满足设计方案对设计降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