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0:50: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 ....................................................................................................................... 1 二、经济生活一般性的答案要点 ........................................................................................................... 1
(一)有关“为什么”、“依据”、“原因”的答案 ....................................................................... 1 (二)有关“如何做”、“启示”的答案 ....................................................................................... 2 (三)有关“经济意义”的答案 ................................................................................................... 2
☆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 ................................................................................................... 3 ▲ 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 ......................................................................... 3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 ....................................................................................................... 3 ▲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 ....................................................................................................... 3 ☆ 涉外类的经济意义题—— ........................................................................................... 4 (四)有关解决“三农”“新农村建设”问题答案一般要点有 ................................................. 4 (五)有关“国家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 ....................................................................... 5 (六)有关“企业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 ............................................................................... 5 (七)有关“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纳税人等)如何做”的一般要点 ............... 6
一、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
国家、企业、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
二、经济生活一般性的答案要点
(一)有关“为什么”、“依据”、“原因”的答案
1、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具有高质量,才能实现其价值,使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利润。
3、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一般特征,要求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地位平等,实行等价交换;开展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5、市场经济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需要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6、各种市场主体要遵循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安全权、平等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民族尊严受尊重权)。使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进行。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实行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要。 10、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3、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二)有关“如何做”、“启示”的答案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形手”) 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无形手”)
[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5、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6、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7、依靠科技、自主创新 8、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9、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构建和谐社会
11、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等。
(三)有关“经济意义”的答案
(有利于):
1、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6、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7、构建和谐社会等。
☆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
第一,遵循“大”到“小”的原则,即从“国家与社会”到“集体”再到“个体”的原则,进行全面地答点组织,否则可能造成要点缺漏。
第二,掌握常用的关键词,根据材料有选择地套用。具体来看,
▲ 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
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 答案的关键词有:
A.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B.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C.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D.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E.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
F.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G.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
H. 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
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A.企业、经营者——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等; B.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等;
C.农村、城镇——(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等
D.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等等。
E、.国内区域合作意义:(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
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农民、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①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②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③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等等。
☆ 涉外类的经济意义题——
[注:这里的“外”包括其它国家、地区、经济体,如欧盟、东盟、港澳台地区等] 解题思路与方法:
(1)角度要全面。分析此类现象的积极意义时,思路上既要考虑对我国有利,也要考虑对外方有利,还要考虑对双方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
(2)掌握常用的关键词,根据材料有选择地套用。具体来看, ▲对我国的意义:
1.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改善我国外贸环境/稳定环境/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4.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积极作用,昭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等。 ▲对外方的意义:
有利于外方的外汇收入、外方的产业发展、外方的经济增长等 ▲对双方和地区、世界的意义:
①.有利于互通有余、节约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加强双方国家/贸易区内(世界)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交流,求同存异,项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③.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④(有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世界人民利益;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四)有关解决“三农”“新农村建设”问题答案一般要点有
1、党的政策-----前提 2、增加投入------基础 3、依靠科技------关键
4、发展产业化经营------重要措施 5、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6、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社会事业 7、工业反脯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8、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9、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劳动力 10、增加农民收入 11、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有关“国家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
1.制定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2.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并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使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3.国家政策:(联系社会热点的答案要点):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村各业全面发展。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⑦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等),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⑨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⑩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战略。 (12)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等。
(六)有关“企业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正确的市场定位。
2、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或者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降价空间,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4、诚信经营,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创立名牌产品。
5、企业要实行兼并、规范破产、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6、股份制改造,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
7、企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 8、遵守市场交易原则。
9、加强对企业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 10、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
11、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1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14、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要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利润。
(七)有关“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纳税人等)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
1、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
2、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具体地说: ▲劳动者角度:
①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律程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权途径)。 ②参加劳动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劳动者素质。 ③遵守职业道德。
④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消费者角度:
①增强权利意识,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权途径)。 ②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和社会公德。
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理性消费。 ▲投资者角度:
①注意投资的多元化,规避风险。 ②注意依据经济实力,选择投资方式。
③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又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科学、理性投资。 ▲纳税人角度:
①树立法律意识和义务意识。 ②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