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4:55: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范文 范例 指导 学习

教学设计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学校:锡盟东乌旗综合高中

科目:生物

姓名:武雪峰

word版本整理分享

范文 范例 指导 学习

教学设计

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教案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以“导学案”的形式通过课前进行预习、课堂进行问题探究、课堂知识达标检测、课后训练四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能力方面:①对图片及模型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②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

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四、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法、 演示法 六、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

1、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2人小组、6人大组、全班团队; 2、 决定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 3、向学生解释学习任务;

七、教学用具: DNA分子结构模型组件、DNA分子结构的模型

word版本整理分享

范文 范例 指导 学习

八、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课件显示)。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检查预习案自主纠错。

4、教与学的互动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展示、点评。对于学生在讨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完善的答案、书写不规则的地方老师给予纠正、补充、指点;对于学生在点评时可能会出现的疑惑和生成性问题,以多媒体图片、动画预设情景,引导学生互动、对话、交流。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借助多媒体图片、动画、模型建构等予以突破和解决。

探究一、资料分析,模型构建的历史过程及模型构建的科学研究方法:

学生课前自主预习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可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沃森和克里克开始研究DNA结构时,科学界对DNA已有的认识是什么?

(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呈螺旋结构。)

(2)沃森、克里克在前人已有的认识上,采用什么方法研究DNA结构?(模型建构。)

(3)沃森和克里克先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模型?

(a、螺旋结构(三螺旋、双螺旋):碱基位于外部;b、双螺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位于外部,碱基位于内部,相同碱基配对;c、双螺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骨架)位于外部,碱基A-T,G-C配对,位于内部。)

(4)、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

(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精诚的合作、失败面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善于沟通、勤于积累、善于总结、勇于实践,不要轻言放弃。 ……)

探究二、DNA的双螺旋结构:

教师引导,以“基本单位—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空间结构”逐步深入,学生根据资料信息利用模型盒尝试构建DNA结构模型

(1)组装一个脱氧核苷酸模型:(注意三种物质的连接位置)

word版本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