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附答题卡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56: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两分 共50分)

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 原始人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情况同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你认为半坡氏族的住房样式和主要粮食作物应是( )

A.干栏式、水稻 B.半地穴式、粟 C.干栏式、粟 D. 半地穴式、水稻 3.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

A.黄帝时期 B.舜时期 C.尧时期 D.禹时期 4. 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 .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 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6. 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郑国渠 B.白渠 C.都江堰 D.葛洲坝

7. 在我国,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铭文 D.小篆 8.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观点中的( ) A儒家B道家C兵家D法家

9.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秦朝 C.西汉 D.西晋 11.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B.统治者实行仁政

C.汉初的统治者对人民有很深的感情 D.当时的人民经过起义打击了统治者

12.下面发生在秦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

A.秦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13.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A.中央集权 B.经济发展 C.外族入侵 D.儒家学说

14.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西域都护的设立 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秦统一六国 15.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16.下面的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17.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族 B.鲜卑族 C.羌族 D.匈奴 18.“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诗评价的是 ( ) A曹操B张飞C刘备D诸葛亮

1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是( )

①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0.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交战的双方是( ) A.前秦与东晋 B.前秦与西晋 C.北齐与东晋 D.北周与西晋

21.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羌等,有些民族,如鲜卑族,现在五十六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这是因为它 ( )

A被其他民族融合了B迁到境外了C被消灭了D改了其他称呼

22.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 ) A.500年 B.700年 C.近1000年 D.1900年 23.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 )

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 B.都曾统一过北方C.都定都洛阳D.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 24.下列文明成就中,促进了文化传播的是( )

A张衡发明地动仪B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C蔡伦改进造纸术D《九章算术》 25.迄今为止,我们学过的历史上的社会形态有( )

①原始社会 ②奴隶社会 ③封建社会 ④资本主义社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26.连线:(5分) 孔 子 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祖冲之 《女史箴图》 顾恺之 《兰亭序》 王羲之 儒家创始人 郦道元 《水经注》 27.阅读下列材料:(共9分)

材料一 秦朝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役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 秦朝的刑法很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腰斩就、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酷法的处治。 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① 材料—、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分)

② 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 (2分)他为什么讲这句话? (2分) ③ 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为什么? (3分)

28.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共16分) 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图一图二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1分) 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1分)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1分)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1分)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1分)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1分)其主张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2分)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2分)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

做?(4分)

29.“人固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共8分)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谁的名言?(2分)他生活在哪个朝代?(2分)

(2)作者有什么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2分)我们如何评价这本书?(2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唐·李白《古风》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2分)。

(2)材料三描述了秦统一后所采取的一项措施。为了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这项措施是什么(2

分)此外,秦王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统一使用的全国规范文字是什么?(2分) (3)材料四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王的功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秦王进行简要评价。(4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试题 答 题 卡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连线: 孔 子 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祖冲之 《女史箴图》 顾恺之 《兰亭序》 王羲之 儒家创始人 郦道元 《水经注》

27 ⑴ ⑵ ⑶ 28 ⑴ ⑵ ⑶ ⑷ ⑸ 29 ⑴ ⑵ 30 ⑴ ⑵ ⑶

参考答案

1~5:ABDBC 6~10:CABDB 11~15:ABDBC 16~20:ABDAA 21~25:ACBCC

26. (共5分)

孔 子 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祖冲之 《女史箴图》 顾恺之 《兰亭序》 王羲之 儒家创始人 郦道元 《水经注》 27. (共9分)

①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分) ②陈胜(2分),为了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来推翻秦朝的统治。 (2分)

③有联系。正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3分) 28.(共16分)

(1)半地穴式房屋(1分)河姆渡原始居民;(1分)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2分)。 (2)大禹治水(1分)修建都江堰(1分)

(3)孟子(1分)儒家(1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思相近即可) (2分)

(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符合题意的任一事例即可)(2分) (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思相近即可) (4分)

29.(共8分)

(1)司马迁。(2分)西汉。(2分)

(2)《史记》。(2分)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体传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还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2分) 30. (共12分) (1)秦始皇(2分)。

(2)统一货币;(2分)焚书坑儒;(2分)小篆(2分)

(3)答:其伟大历史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封建国家;但是他奢靡浪费,严刑峻法,残暴无道。诗中谴责了秦始皇,最后落得家破国亡的结局。(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