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1.0自然辩证法bysun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4 2:42: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中西方比较)

1. 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 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中西方相同之处:

总体上都认为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都是从某种浑沌到秩序的变化发展过程。 是有规律的,客观世界有统一性;

事物普遍联系着;自然界是演化发展的;

不同之处: 古代中国 重关系 阴阳互补 重协同 自组织 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具象思维 古希腊 重实体 对立统一 重冲突 他组织(外力推动) 月上、月下世界的分离 抽象思维 三、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一) 科学的本质特征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本质特征的分析 第一,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 第二,感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第三,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第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2. 科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二) 技术的本质特征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本质特征的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一,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第二,工艺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第三,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 技术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四.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 1.培根等人的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

认为科学是始于观察。科研是从观察和收集材料开始的,然后经过归纳上升为理论,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积累的直线发展过程

? 2、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

富有批判精神的猜测、反驳,再猜测、再反驳的科学发展理论。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始于问题,终于问题

? 3、 库恩的不断革命模式

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认为科学的发展正是范式的运动。

? 4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一套科学研究纲领,它由一个有组织的具有严格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系列、由相互关联的“硬核”、“保护带”和“启示法”组成。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通过竞争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的过程。

五.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论述实例。

一、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 (一) 收敛思维特征

收敛思维特性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收敛思维特性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特性。 (二) 发散思维特性

发散思维特性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特性,与收敛思维特性相对。又称“放射思维”、“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特性。 (三) 思维的收敛与发散

只发散,不收敛,劳而无功;只收敛,不发散,没有创造。 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一) 创造性思维的特性

创造性思维不是在所有辩证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之外的独立的一种思维形式或方法,是能够提出创见的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是在思维特征方面不刻板,组合各种思维、灵活调用思维的特性。

(二)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其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 (三) 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

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思维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等。 三、直觉与顿悟思维 (一) 直觉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特性,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特性。 (二) 顿悟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特性和状态,指当思考某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在某种时刻突然获得解决问题的豁然开朗的状态。 四、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一) 移植方法

所谓移植,即把在其他学科中已经运用的方法或研究方式移到要研究的新领域或新学科中,加以运用或加以改造后的研究方法。 (二) 学科交叉方法或跨学科方法

1.所谓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

2. 所谓跨学科方法就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跨学科也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方法,也可以称为多维融贯的方法。

六.科学实践的方法 观察+实验+实验室+机遇 (一) 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 (二) 科学实验

1. 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研目的,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2. 科学实验的特性:科学实验可以纯化和简化观察对象;强化对象及其条件;具有可重复性;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可以较为经济可靠地认识和变革被带入实验室的“自然对象”。

(三) 机遇在科学发现中的意义

在科学研究中能够通过意外事件把握机会而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把握机遇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创造性能力。 (六) 科学实验室与人工自然

科学实验室的实践对于科学研究有如下作用:

1. 建构特定的微观人工世界; 2. 隔离和突出研究对象; 3. 操纵和介入; 4. 追踪微观世界。

七.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学院科学

默顿 UCDOS “普遍主义”(universalism)——科学应当是没有国界的。评价的客观、非个人标准 “公有主义”(communalism)——科学应当是为人类所共有的。

“独创性”(originality)——要求科学家只有发现了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做出了别人未曾做出的贡献,科学家的工作才被认为对科学的发展具有实质意义。

“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袪利性)——要求从事科学活动的科学家不应该因为对个人私利的追求而影响科学事业。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 skepticism)——科学崇尚合理而有依据的怀疑与批判 齐曼

后学院科学行为方式的新趋向是在“扩展知识”与“知识资本化”之间建立相容关系。 PLACE

“所有者所有”(proprietary)

资助科研的政府、基金会、企业不可能无私赞助。资助方必然要求科学家对科研成果进行保密或申请专利等,要求科学家把科学成果变成“所有者的”。 “局部的”(local)

在日趋复杂的集体研究项目里,人们对特定科学家的要求只能是在大集体里努力扮演一个局部的角色,在解决全局问题上做出局部的贡献。 “权威管理”(authoritarian)

科学家由学院科学时代的“对权威的自发的信仰上的认同”,逐渐转变成后学院科学时代的“强制的体制上的服从”。 “被定向的”(commissioned) 科学家的研究往往是被定向的,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相对缺少了自由探索的空间和自由。

“作为专家”(expert)

科学家是作为专家来解决政府或企业所遇到的各种难题,而往往不是他们自己所选择的问题。 八.创新型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