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优秀导学案(教师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5 10:16: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石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3-4

世事沧桑,余韵悠然

——归有光至情散文小探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他长期以读书授徒为业,这使他的散文创作有了精益求精的时间保证;由于家庭迭遭变故,归有光屡受情感折磨,这又使其散文增添了浓重的感情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事业淹蹇与家庭变故反而成就了他的散文创作,使之有了彪炳千秋的荣耀。

1多元化的文学气质: 1.1坎坷多舛的人生境遇

文学史多将归有光划入唐宋派中,然而与唐宋派中唐顺之、王慎中、茅坤诸人相较,他虽年纪稍长,得中进士却晚于三人三十年左右。功名路上的坎坷,限制了归有光与唐、王、茅三人的声气相通,散文的文化品格也不尽相同。

1.2浓郁的士林文化特质

归有光散文的单纯士林文化品格,决定了其散文的思想内容有保守的一面。他的散文不像小品作家的作品有放浪形骸之外的潇洒之态,所多的是正襟危坐的道貌岸然;他不追求适意人生的趣味,而仅想于孜孜石乞石乞的不断努力中完善自我的人格。

1.3深沉的忧患意识

于国于民深怀忧患意识,是古代正直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归有光下笔为文,时时流露出挽救颓风之思,用心良苦,如《家谱记》、《归氏二孝子传》等散文。《秦国公石记》一文则借石喻志,一股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风云之气力透纸背。在一些赠序类文章中,归有光也常设身处地般为友人提供一些治国治民的参考意见,如《送阳曲王公参政陕西序》、《送同年光子英之任真定序》、《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等文章,无不渗透出作者深沉的忧患意识。

2独有的艺术特色: 2.1善于选材,见微知著

以《寒花葬志》为例,这篇文章写寒花只用了三件小事,初来时垂鬟着绿布裳,不让归有光吃她削的荸荠,吃饭的时候目眶冉冉动,活现出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形象。寥寥数笔,将三件小事串联起来,却毫无突兀之感,只感清新自然,令人不禁莞尔。然而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却早早地死了,而且奄忽就是十年,让人又不禁轻叹:岂不悲哉!生命如此脆弱,时光如此快迅,人生际遇如此不可捉摸!这正是作者巧妙地选取生活中毫不起眼的小事,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读者与所描绘人物之间的距离,才使得这小小一篇散文给人的启示如此丰富,真可谓大手笔。

2.2独特的创作视角

归有光描写事物,往往从侧面偏出,不直接写明,显得曲婉含蓄、幽谧动人。再看《项脊轩志》,以写项脊轩之名,实则字里行间,流露的尽是对自己母亲及妻子的无限怀念。第六、七两段的后记中着重写对亡妻的怀念。是正文部分的自然延续和补充。只言片语,感情的抒发却更见深沉强烈。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草药,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友谊赛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毕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有梦就去追,没有梦想的人,灵魂是空虚的

- 16 -

石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3-4

庭有楷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妻死,室坏不修”足见对妻子绵绵的情怀。树已“如盖”正是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情愫。真真纾徐平淡,诚切感人。

2.3细腻朴实、清新自然的笔调

这也是古往今来归氏最得赞誉的一点。在《寒花葬志》这千古名篇中,作者锁定角度,精选细节,白描深画,寥寥几笔,写稚嫩活泼的寒花“曳深绿布裳”的轻盈步态,写她削荸荠却“持去,不与”作者的调皮举动,写她“即饭,目眶冉冉动”的憨然之态,然文末“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便戛然而止,涵盖了生的意趣和死的无情。这种对美好的刻画愈细愈小,对于流逝的悲哀就愈痛愈恸,给读者无限的感发空间。

2.4另类的史家笔法 归有光的“绝”,就在于他能紧紧抓住一个“情”字,从细节入手,在细微处见功夫,用简洁的语言,把胸中的情愫表现出来。究其根源,是他独好《史记》,深追韩、欧的结果。归有光认为写文章必须“有意于以神求之”传递人性中的至情。龙门家法与韩、欧神理被他运化合而为一,直臻化境,终于在明清文学中有自家面目了。黄宗羲说:“议者以震川为明文第一,似矣。”

2.5于平淡中见真情

归有光善于捕捉生活中貌视十分平常的细节和场面,寥寥几笔,形神即现,给人难忘的印象,且在平淡简朴的笔墨中,饱含着感人至深的真挚感情。令人读之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

其文每每于似不经意的文字描写中造成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如《见村楼记》一文始终荡漾着一股深切的故人之思,感**彩极浓。《张自新传》于结尾处忽见鹘突,挟“风雨之夜,江涛有声”之形容,不乏浪漫色彩,笔调慷慨,夺人心魄,富于意境,堪称神来之笔。归氏散文之所以有感人的魅力,除写作技巧高人一筹外,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是其散文成功的另一要素。如《先妣事略》、《世美堂后记》等文,皆能用寥寥数语,寓无限情怀,若无真情,不能道其万一。

3深远的文学成就:

归有光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经史子集各部,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在《钝翁类稿》里,从散文发展的角度评价了归有光的贡献:“明自永、宣以下,尚台阁体;化、治以下,尚伪秦、汉;天下无真文章者百数十年。震川归氏起于吾郡,以妙远不测之旨,发其淡宕不收之音,扫台阁之肤庸,斥伪体之恶浊,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东道学体,又不相沿袭,盖文之超绝者也。”他进一步扩大了散文的题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引进了严肃的“载道”之古文中来,使之更密切地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使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给人以清新之感。尤其是一些叙述家庭琐事或亲旧的生死聚散的短文,写得朴素简洁、悱恻动人,“使览者恻然有隐”。几百年来,人们读到归有光的《寒花葬志》、《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女二二圹志》、《女如兰圹志》等文,无不为之深深感动。归有光的这些叙事散文,在当时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园地中,就象一泓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境界。

总之,感情的真挚、语言的朴素、思致的绵密、逻辑的清通、细节的捕捉、画龙点睛般的描写,诸多因素集合于一起,构成了归有光散文的特殊美学价值。

有梦就去追,没有梦想的人,灵魂是空虚的

- 17 -

石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3-4

课文参考译文:

项脊轩就是旧日的那间南阁子。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容得下一个人居住。这是间历经百年的老屋,泥浆渗漏,由小孔滴下,积聚的雨水,透过缝隙直往下淌。我常想挪动一下桌子,但左看右看也没个可以安臵的地方。屋子又是朝北的,照不进阳光,一过中午,室内就昏暗了。我略为修补,使它屋顶不漏,前面开了四扇窗,在庭院的四周筑起了围墙,用来挡住南射的阳光,借助阳光的反射,室内才透亮起来。又在庭院中栽种了兰花、桂花、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加了光彩。书籍放满了书架,大声吟诵,晏安自得,有时则默然端坐,外界的各种声音都听得见。可庭院中显得特别寂静,小鸟不时飞来啄食,有人来它也不飞走。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着半个墙面,桂树的投影,纷杂错落,随着风的吹拂,影子也在移动,舒缓轻盈,十分可爱。

然而我居住在这里,可喜的事多,可悲的事也多。在这之前,庭院南北贯通,是个完整的院子。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庭院内外开了许多小门,隔墙垒得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冲着西家叫,来了客人得穿过厨房去吃饭,鸡都栖息在厅堂上。庭院中先是扎下篱笆,后又垒起了墙,一共变动了两次。我家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间屋里住过。她是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奶娘,我母亲生前待她很好。屋子西面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来过,老婆婆常对我说:?那里,就是你母亲曾经站立过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的怀里,呱呱地哭着,娘听到哭声用手指敲敲房门说:‘女儿冷吗?是想吃东西吗?’我隔着门板应声回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了,老婆婆也哭了。我从儿童时代起,一直在这项脊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对我说:?我的孩子,很久没见到你的人影了,为什么整天不声不响地待在这儿,像个女儿家呀!?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上房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读书,很长时间不见成效了,这孩子的成功,那总是可以期待的吧!?一会儿,祖母拿着一块象笏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的,将来你用得上它。?回想起这些往事陈迹,就像发生在昨天似的,叫人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项脊轩的东面,以前做过厨房,人们到那里去,要从轩前经过。我关上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凭脚步声辨别出行人。项脊轩共四次遭受火灾,却能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

我写完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她时常来到项脊轩中,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我妻回娘家看望父母,归来后转达她的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间阁子,为什么叫阁子呢??又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了,阁子也坏了,没有修理。又过了两年,我因久卧病榻,心情无聊,于是叫人再次修理了这间南阁子,式样与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我以后大部分时间出门在外,不常在这里居住。

庭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的妻子在她去世那一年亲手栽种的,现在已经长得高大挺拔,像伞一样了。

有梦就去追,没有梦想的人,灵魂是空虚的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