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13:08: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系统体格检查步骤
【要求】
一、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
二、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地点】查体室 【学时】7学时
【准备】标准化病人(SP),案例资料,全身体格检查评分表,临床病历。 【流程】
一、教师讲解全身体格检查相关知识(1学时) 一)准备:
1、准备和清点器械:消毒盘、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画线笔、直尺、压舌板、手电筒、叩诊锤、一次性纸巾、棉签、弯盘、查体车。 2、洗手;
3、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4、确定病人身份,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了解病人年龄。 二)一般状况检查:
1、体温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2、体温(观看刻度,甩至36度以下,面巾纸擦干腋窝,测腋温,10min)、血压(第一次,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方3cm,胶管避开肱动脉,触右上肢肱动脉搏动,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再升高20-30mmHg,放气时缓慢,双眼平视汞柱表面,2-3mm/s)、脉搏(三指触诊,至少30s,再双手触诊、节律、频率、再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呼吸(胸或腹、至少30s,节律、频率)、血压(第二次,如果收缩压或者舒张压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2或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关闭时血压计向右倾斜45度角)。 三)头颅
1、视诊:大小、形态、头发(疏密、色泽、分布、损伤)。 2、触诊:询问头部压痛、包块。 3、头部器官
1)眼:视(眉毛有无脱落、睫毛有无倒睫、眼睑有无水肿及下垂、眼球有无突出、凹陷)、视力(遮未检查眼,判断检查者手指数进行初测,嘱夹好体温计)、睑结膜、球结膜、巩膜(有无充血、水肿、苍白、出血、滤泡、黄染等);角膜(有无混浊、疤痕)、瞳孔(大小、形态、是否对称)、眼球运动(左手固定被检查者头部,右手食指距被检者左眼前30-40cm处,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顺序进行。反射(直接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检查间接对光反射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免对检查眼受照射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检查集合反射:嘱病人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5~10cm),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称为集合反射convetgence rellex)。
2)耳:双侧耳廓有无畸形,外耳道分泌物(手电筒)、乳突区压痛、听力(分别检查双耳听力:在静室内嘱被检查者闭目坐于椅子上,并用手指堵塞一侧耳道,医师持手表或以拇指与示指互相摩擦,自1m以外逐渐移近被检查者耳部,直到被检查者听到声音为止,测量距离,同样方法检查另一耳。比较两耳的测试结果并与检查者(正常人)的听力进行对照。正常人一般在1m处可闻机械表声或捻指声。嘱夹好体温计)。 3)鼻:观察外鼻形态、鼻翼扇动
1
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检查鼻腔异常分泌物; 检查鼻窦有无压痛:
上颌窦:医师双手固定于病人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询问有无压痛,并比较两侧压痛有无区别;
额窦:一手扶持病人枕部,用另一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异; 筛窦:双手固定病人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
4)口:口唇颜色、有无(疱疹、皲裂、溃疡、糜烂)、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疹、出血、溃疡、麻疹粘膜斑)、牙龈(颜色、肿胀、溢脓、出血、铅线)、牙齿(排列是否整齐,龋齿、缺牙、义牙、残根,标记位置)、舌(形态、舌质、舌苔、伸舌检查舌下神经、运动、震颤、偏斜)、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张口、发“啊”,压舌板压迫前2/3与后1/3交界处,用手电筒观察咽部是否有充血,扁桃体是否有肿大、分泌物)、悬雍垂、咽后壁。 四)颈部及淋巴结
1、视诊: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对称性、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2、触诊浅表淋巴结: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需低头)、颈前浅组、颈后、锁骨上淋巴结(需耸肩)顺序。
触诊甲状腺峡部和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
1)甲状腺峡部:甲状腺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第二至第四气管环前面。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请受检者吞咽,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长大和肿块。
2)甲状腺侧叶: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4、触诊气管位置:是否居中(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 5、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看表,10分钟已到,取出体温计,读出结果,观看刻度后甩至36度以下)。 五)前胸部 1、胸廓
1)视:胸廓外形、对称性、胸壁(皮肤、静脉曲张、肋间隙)和呼吸运动、乳房对称性及外观。
2)触:腋窝淋巴结(左右各五群,检查顺序按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和外侧群的顺序进行,左手触右侧,右手触左侧),胸廓(皮下气肿、胸壁压痛(前胸部上中下各一处,侧胸部上下各一处,共10个部位)、胸骨压痛(上、中、下3个点)、乳房(硬度、弹性、有无压痛、有无包块,如有包块需描述包块部位、大小、外形、硬度、压痛、活动度)。外上象限顺时针方向触诊(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2、肺脏
1)视: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2)触:双侧呼吸活动度(胸廓扩张度,肋弓处)、双侧触觉语颤(双手交叉进行,前胸壁2对,侧胸壁1对,共6个部位)、胸膜摩擦感(胸廓的下前侧部)。 3)叩:标记前正中线、左右锁中线(两点一线),肋间隙叩诊(上→下、左→右,沿肋间隙叩诊)、标记肺肝界。
4)听:18个部位(从上到下,两侧锁中线6个,腋前线6个,腋中线6个,每个点,听一个呼吸周期)、语音共振(双手交叉进行,前胸壁2对,侧胸壁1对,共6个点)、胸膜摩擦
2
音(两侧胸廓的下前侧部)。 3、心脏
1)视:心尖(下蹲,以切线方向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或凹陷,心尖搏动位置、强度、范围、心尖搏动以外的异常搏动,正常位于第五肋间,左锁中线内0.5~1.0cm处,搏动范围直径2.0-2.5cm)。
2)触:心尖(全手掌→小鱼际或示、中指腹,搏动位置、强度、范围、抬举性搏动)、震颤(各瓣膜口)、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3)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对各肋间叩得的浊音界逐一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
4)听:心率、心律、心音(强度、性质、分裂、额外心音)、杂音、瓣膜听诊区(二尖瓣区→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心包摩擦音(胸骨左缘3、4肋间)。 六)腹部
1、视: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曲张及血流方向、皮疹、疝、腹纹、胃肠型、蠕动波。 2、听:肠鸣音(右下腹)、血管杂音(脐上-腹主动脉;脐上两侧-肾动脉;脐下两侧-髂动脉)、股动脉有无枪击音及Duroziez双重杂音(听前先触)。 3、触:
1)腹部:屈腿。9个区(左下腹开始触),浅触(腹肌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深触(包块、压痛),Mcbueney点(压痛、反跳痛); 2)肝脏触诊:(右锁骨中线上-双手;前正中线上—单手);
3)Murphy征:钩指触诊法(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钩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则为阳性);
4)脾脏触诊:触诊理想、不理想(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 5)输尿管压痛点:(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
6)腹股沟淋巴结。 4、叩:
1)全腹:九分法、自左向右叩。 2)移动性浊音:(平卧自腹中部向左叩…患者右侧卧位…向右叩…患者左侧卧位…向左扣),如移动性浊音阳性应查液波震颤。 3)肝区叩击痛。 七)四肢与关节 1、上肢
1)视:皮肤、手指、指甲、关节形态、杵状指、肝掌、蜘蛛痣;
2)触:皮肤弹性,水冲脉(握紧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过头,可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急促而有力的脉搏冲击),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3)叩: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Hoffman征。 2、下肢
1)视:双下肢外形、皮肤、静脉、关节、踝部、趾甲; 2)触:凹陷性水肿(胫前和踝部)、足背动脉搏动; 3)叩:膝腱反射、踝腱反射、Babinski征。 八)神经系统
脑膜刺激征(去枕,颈强、Kernig征、Brudzinski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