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3:33: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镻臣之父子兄弟’。”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 ”材料中的“百姓”是指( )

A.奴隶主贵族 C.封建地主阶级

B.战国的“平民” D.西周的“国人”

解析:《尚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是说(尧)能处理好家族成员之间的事情;“百姓百官”其中“百姓”就是指百官;“百姓,镻臣之父子兄弟”说明百姓就是贵族和官员的家属,也是贵族,“百姓兆民”中“百姓”和“兆民”相对,“百姓”指贵族和官员,“兆民”指人民,指由百官来统领百姓;在奴隶社会只有贵族有姓,后来到了战国时期随分封宗法制的衰落,奴隶主贵族阶层随之衰落,才和平民无异,故A项正确。

答案:A

2.清明公祭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盛典。多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已逾百万人次。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这一盛典( )

A.念祖思亲,加强宗族间的互动与联系 B.追本溯源,弘扬光大民族精神

C.传承孝道,增加汉文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D.共建精神家园,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解析:“中华民族的盛典。多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不是局限在“宗族间”层面上,而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故A项错误;“中华民族的盛典”,体现了中华文明传承,故B项正确;“中华民族”不能等同于汉文明,故C项错误;“海外华人华侨”拜祭黄帝陵是弘扬民族精神,不等同于国家的统一,故D项错误。

答案:B

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解析:材料显示西周时期,国家和家族有着类似的结构,体现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建立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宗族组织和政治系统一体,故C项错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是指的王位世袭制,开始于夏朝,故D

1

项错误。

答案:A

4.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材料强调的是( )

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 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 C.宗法制商代已经存在 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

解析:根据“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可知,商朝在王位继承人的选择上主要的标准是“能继位者”,而不是嫡庶之制,故A项错误;根据“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可知,材料只是说到了宗法制的起源不是周公制礼,而是宗庙制度,但是不是说宗法制与周礼无关,周礼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故B项错误;材料列举商朝的宗法制,只是为了说明“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并不是说宗法制起源于商朝,结合所学知识,宗法制起源于西周,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可知,材料认为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故D项正确。

答案:D

5.下图“孝”字书于安徽黟县的胡氏宗祠。徽州人认为“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是无宗,无宗则是无祖……追远报本,莫重于祠”。下列对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竞相修建宗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②伦理观念的根深蒂固 ③重农抑商的严格推行 ④安土重迁的小农心态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是无宗,无宗则是无祖”可知是宗法观念,故①正确;根据材料中“无宗则是无祖……追远报本”的信息可知,其家族伦理观念很强,故②正确;根据材料“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徽商活跃,因此不能说明是“重农抑商的严格推行”,故③错误;材料中“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

2

州人竞相修建宗祠”,体现了徽州人安土重迁,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6.《史记》载:“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雕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材料现象反映出( )

A.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念 C.贵贱有序的礼乐制度

B.节用尚贤的墨家思想 D.尊卑有别的宗法观念

解析: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念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可知材料强调等级秩序下的合理行事方式,与节俭没有关联,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可知,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强调社会各阶层必须遵守贵贱有序的礼乐制度,故C项正确;尊卑有别的宗法观念不能反映材料的本质,故D项错误。

答案:C

7.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C.科举制

B.察举制 D.宗法制

解析:郡县制取代贵族领土领民的分封制,从社会结构上决定了贵族阶级的消亡,同时郡县制实行后,贵族经济上完全依靠君主供养,政治上完全以君主为代表、并受到君主的严格控制,贵族的生存条件也没有了,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8.宋神宗在《资治通鉴》的序言中写道:“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猶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据此可知,司马光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分期的依据是( )

A.礼崩乐坏 C.生产关系变革

B.诸侯争霸 D.分封制的瓦解

解析:“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体现了司马光认为周朝的伦理纲常被破坏是春秋战国分期的依据,故A项正确;司马光认为诸侯争霸是礼崩乐坏的结果,不是分期的依据,故B项错误;材料与生产关系变革和分封制的瓦解无关,故C、D两项错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