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导学案(附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22:05: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邓稼先》导学案(两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并理解词语,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以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徨ng 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 pìn .pá..lù 选聘.元勋 .

xūn 鞠躬尽瘁 妇孺皆知 rú 殷红yān .cuì.....

宰割 zǎi 筹划choǔ ..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层出不穷:

3、相关链接

(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

利时,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纳洲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成绩突出,不足两年边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校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荣获若贝尔物理学奖。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在清华园是邻居。两人的父亲是深交的老友。少年的杨振宁和邓稼先一起打弹珠、爬树。后来又同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在西南联大又是校友。

(3)、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1、读完课文你对邓稼先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2、这篇传记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给六部分概括大意。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3、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根据你

们找出的对邓稼先评价的句子,概括一下在你眼中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教师板书)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课时

合作研讨

1、写邓稼先,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通过对比,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邓稼先: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 奉献精神 3、文中三处引文各有什么作用?

语言赏析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