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5:03: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徐中亚,董倩倩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6期

摘要:中国-东盟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为双方金融合作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又使双方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在金融合作的目标形式和机制建设上,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结合当前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现状和问题,为推进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应该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一步推动区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促进中国-东盟区域内资本合作;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推进中国-东盟双边互换和回购计划,建立中国-东盟区域性紧急融资机制;积极协调中国和东盟各国汇率政策,推进汇率制度安排的改革和完善;积极开展中国-东盟次区域金融合作。 关键词:中国;东盟;金融合作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164-03

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促进了双方资本、货物、人员的流动,推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使得金融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支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呈现十分良好的势头。2010年一季度,中国与东盟成员国贸易增长迅猛,增幅居前五位的是与文莱、缅甸、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贸易,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12%、82%、79%、75%和65%。其中,中国向东盟成员国出口增幅前五位为缅甸、老挝、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同比增长分别为86%、84%、56%、55%和47%;中国从东盟成员国进口增幅前五位为文莱、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同比增长分别为1020%、173%、105%、95%和69%。①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为双方金融合作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又使双方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因此,对中国东盟金融市场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全面认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建立服务于自由贸易区的金融体系,既直接涉及到中国与东盟各国如何在金融市场进行合作,又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双方合作的有效对策,从而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在抵御风险、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的作用,促进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使双方金融合作更好地服务于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建设。

一、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围绕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内金融合作与金融创新服务、金融机构如何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支持、推动区域内投融资合作三个议题,全面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深化金融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立有利于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进行了充分探讨,并对加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提出了新的机制安排。以2009年10月举行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为标志,双方金融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和东盟国家深化金融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早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东盟更加明确了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并且,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及学界就对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2008年,由于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对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以及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使得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造成美国及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尽管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还直接影响到中国和东盟国家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并且直接冲击到银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各国积极探讨区域金融合作的模式,并提出推进金融合作的诸多方案,为金融合作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中国和东盟金融合作发展迅速,呈现良好势头。新千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快速推进。特别是在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双方正式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双方经济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和东盟双方已互相成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对象。为顺应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便利化的需求,2009年7月,中国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4城市实施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目前,中国与越南、老挝中央银行分别签署了双边结算与合作协议,大力推动主要贸易口岸的边贸结算。2010年1月,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双方贸易占世界贸易的13%,GDP达6万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随着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地区金融合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清迈倡议》框架下的地区性金融危机救助机制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此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金融监管合作也有序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

三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央行的合作与协调加强。在坚持平等互信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与东盟各国中央银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对话和协调,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向纵深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正与东盟各国中央银行一道致力创造稳健和充满活力的机制,以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随着中国和东盟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内各国银行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和拓展。2009年,中国决定对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试点的中资银行纷纷与东盟的银行签订了人民币跨境代理的协议,在满足客户贸易需求的同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虽然现阶段中国的银行和东盟各国的银行已经开展了一些合作,但总的看来这些合作还不全面,覆盖面不够广泛,合作仍处在初步阶段,与中国和东盟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相比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事实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海内金融巨头在东盟国家设立金融机构的步伐不断加快。新加坡星展银行、越南西贡商信银行入驻南宁,则标志着东盟各国金融机构进入广西的步伐也在加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目前仍属于初级阶段,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创新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各国在货币互换机制的多元化,资本的合理有序流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二、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开展金融合作的良好基础:双方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双方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有维护经济稳定、保持经济增长的共同愿望;在金融领域,双方都在致力于建立合理、稳定、高效的国际金融体系。但与此同时,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和影响双方金融合作深入发展的各种因素,在金融合作的目标形式和机制建设上,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

首先,中国与东盟各国缺乏政治上的合作与信任,强烈的主权意识妨碍一些领域的政策协调。由于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分歧和利益冲突,强调非正式性和达成共识的“亚洲传统”,在政治上相互视为对手,缺乏信任。此外,开展金融合作意味着各成员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让渡部分制定货币和其他经济政策的自主权,而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中国和东盟各国不会放弃独立制定本国金融政策的权利,这必定妨碍合作中的各种政策协调。在机制建设上,目前双方没有建立起类似欧盟货币委员会等形式的超国家主权的权力机构,对于违反合作协议的成员国也未形成强制惩罚的机制,从而增加了区域金融合作的难度。

其次,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按照最优货币区理论,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相近,以及要素的自由流动是构成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基础。由于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各经济体的经济周期,面临的内外部冲击作用的方向、影响因素各不相同,这些差异性为实现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增大了难度,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由此导致各国在政策协调、产业整合等方面出现了较多冲突。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多元化,经济政策缺乏有效协调,各国参差不齐的经济发展水平无疑增大了区域金融合作的难度。

再次,金融合作缺乏长远规划以及分阶段实施的具体措施。金融合作是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集中表现,将金融合作纳入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转道,结合地区实际制定符合双方利益的长期战略目标,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阶段性举措逐步落实共同制定的战略规划,使金融合作真正起到增进各国福利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但事实上,各国进行货币互换等方面的合作时,很大程度上只是迫于当前防范金融危机的需要,而没有着眼于长远的金融与货币一体化目标,在具体步骤上也有待进一步磨合。

最后,中国和东盟各国与美国在经济上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在贸易结算、进出口等方面都要受到美国的干扰和制约,从而影响到金融合作的顺利推进。目前,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同美国的贸易份额占绝对优势,并且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主要使用美元作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