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20 1 7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34: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育心理学》第五讲 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

考点精讲

一、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就在其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精神以及对社会的适应状态。”到了1989年,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

新的健康观不仅指躯体健康,而是指“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识记)

心理健康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的自我心理调节,发挥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都达到较好的适应状态,人际关系和谐,意志品质良好,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在于没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行为障碍。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大会还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的生活。”(识记)

我国教育者提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自己有信心;(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3)喜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有的研究者归纳出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

在此,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有高低之分。高层次(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追求高层次的需要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最后,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心理健康的评价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有三种:环境适应判定法、症状观察法、心理测量法。(识记)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能预防精神疾病,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配合和补充。心育是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美育的共同的心理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2.个别咨询与辅导。

3.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4.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 二、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1.心理评估的含义

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2.心理评估的方法

心理评估可采用心理测验等标准化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 3.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以正常学生为主。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4.心理评估的意义

(1)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 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3) 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 (二)心理测验 1.心理测验的含义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

2.心理测验的分类

认知测验: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等。 人格测验: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等。 3.合格测验的基本特征 (1)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可靠性。信度的高低可以用信度系数来

表示。信度值在+1与—1之间。

(2) 效度:是对测验有效程度的估计,是一个测验对于它所测量的东西的

可测量到什么程度。

(三)评估性会谈

会谈是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方法。会谈的常用技术有:倾听、询问、面质、鼓励、澄清、反应等。 三、学校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全体教师参与为特征、以挖掘学生潜能为目标的发展辅导为主的助人活动。

理解这个定义要注意:学校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工作重点是预防和发展);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习心理辅导(含学习动机、情绪、行为和能力辅导)、人格辅导(含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青春期辅导)、生活辅导(含休闲和消费辅导)、职业心理辅导。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意义

1.心理辅导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 2.心理辅导是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需要 3.心理辅导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4.心理辅导是德育的发展基础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识记) 1.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 发展性原则

3.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 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5. 因材施辅的原则 6. 整体性发展原则

(四)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识记) 1. 独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2. 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团队活动之中 3.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4. 个别辅导 5. 团体辅导

(五)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六)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消退法;(6)处罚法;(7)自我控制法;等。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 全身松弛训练(雅各布松20世纪20年代首创) (2) 系统脱敏法(步骤:进行全身放松训练——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

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3) 肯定性训练(步骤:设置训练情境——以角色扮演方式逐一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