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2:26: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突发公共事件的产生原因分析
马 颖,王 超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我国正步入经济和社会转型期,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种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社会公共安全受到挑战。研究如何减少危险因素,遏制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成为当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溯本求源,认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其发生。对我国界定的四类突发灾害事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为我国政府各部门加强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公共安全; 产生原因
1 引 言
2006 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安全生产重在治本”,虽然强调的是生产事故领域,但也再一次指出了各种突发灾害事件的管理方向,即“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保障基础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速度和影响不断增加,而且产生了严重的社会连锁反应和政治后果,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从近几年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实践来看,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中、事后应急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对于如何预防这些事件发生的事前预警方面还很欠缺。因此,必须提高我国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控能力,提高我国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和控制效率,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探本溯源,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出发,是构建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管理模式的关键。
2 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和不良影响
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有很多分类,目前政府和理论界比较认同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4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城市生命线事故、核与辐射事故,以及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十分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图1 突发公共事件的不良影响
这些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是综合性的,很多突发事件都会引起连锁反应。根据对武汉、重庆和衡阳等城市所作实地调查(见图1)看出,对生命的威胁、社会稳定、公众心理恐慌是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主要不良后果,也是影响程度和范围较严重的后果。这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已经
1
基本达到个人要求的同时,更多地追求精神生活的质量,对生命的价值观有所改进。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人们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加强。政府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了解其不良后果的影响与产生原因, 找出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特征,对重大突发事件积极采取预警预控措施。 3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调查
突发公共事件产生和扩散的原因,根据实地调查(见图2) ,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以及发生初期的监测、识别和判断,这些因素是影响突发事件发生和不断扩散的最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政府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特征,加强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监测功能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初期的识别、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制订科学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其扩散。
图2 突发公共事件及不良影响程度产生和扩散的原因
而弄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找出其发生的规律和特征,是做好事先监测工作,及早发现事件发生的前期征兆,制订科学的预警管理方法的关键。 4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系统原因分析
目前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很多研究都对其作了零散的分析,缺乏系统性。因此,笔者主要针对我国政府界定的四类突发灾害性事件,即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从系统论的角度归纳,将其概括为人、物、环境3种基本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我国政府重大突发事件的管理提供根本性参考。
4. 1 人的因素———突发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1)对自然灾害来说,自然灾害可以被认为是天灾与人祸共同造成的恶果。其中的人为因素是指由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如过度地毁林开荒、无限制地放牧垦殖,使得森林覆盖率急剧降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大量流失、土壤严重沙漠化。由于人为的原因,自然环境恶化加剧,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事故灾害的发生,其多数主要原因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人为因素往往是由于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精神状态,以及教育素质等引起的过失行为。如很多交通事故是由于操作者身体有缺陷,视力或听力有障碍;睡眠不足等身体素质原因,或焦躁、紧张、恐怖、心不在焉等精神状态;以及心理障碍或智力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再比如,当前发生的很多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多是由于教育素质,包括安全知识教育不足、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意识、领导责任心和法制观念不强等因素引起的。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为因素起了关键作用。人类社会工业化的发展,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引起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如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物质等,引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出现。同时,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和不停的迁徙,引起了食品污染事件、新型传染病和重复出现的传染病、核污
2
染和生物恐怖事件等许多新型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如快捷而频繁的国际旅行、城市过度拥挤和不良的卫生状况、不洁食品加工和操作、人类对自然界原有的媒介生物和病原体宿主接触增加,以及战争、饥饿、灾害使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恶化等。
(4)人为因素是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最主要原因。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作为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等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其发生的人为因素可以概括为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等方面。首先,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同步跟进,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引发了一些如罢工和集会等冲突方式,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同时,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及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交互作用造成的传统权力结构畸变和传统权威模式的失效,使得旧的政治社会体制控制和协调矛盾、平衡冲突、遏制腐败的主动性和能力有所减弱,成为了社会安全事件的体制性诱因。其次,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水平滞后,社会道德、公共伦理失衡,腐败的社会风气出现,特别是网络时代的生活方式已经严重冲击着旧有的道德规范体系,道德虚无主义情绪逐渐蔓延,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失稳,从而引发人们在不断出现的行动内容和选择标准面前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约束,造成人们在具体行动中的严重偏离和越轨。
4. 2 物的因素———突发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
(1)物的因素是引发自然灾害的最直接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自然灾害种类主要有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和地质灾害3大类,分干旱、洪涝、风雹、低温、秋绵雨、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水土流失、滑坡、崩塌和泥石流12种。因此,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是引发各种自然灾害的关键因素。地质灾害直接源于地理因素。由于我国处在特殊的地质构造部位, 2 /3为山地,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的滑坡数以万计,有泥石流沟1万多条,受到威胁的有70多座城市和460多个县,主要集中于我国中部南北带。气象灾害的形成和变化,与大气环流、海气关系、 地气关系、日地关系和太阳活动等因子的影响有关。如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地区,冬半年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大陆干冷、偏北气流的影响,天气干冷、少雨,因此形成了冬干、春旱天气;夏半年受来自南方海洋上的暖湿西南气流影响,降水集中,但分布不均,容易出现旱涝交错现象。它们的出现与高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2)物的因素是引发事故灾害的客观原因。如安全生产设施、机械设备的老化、落后,机械设备的设计、安装、保养等技术方面不完善,工艺过程防护设备存在的技术缺陷等,企业规程标准及检查制度不完善,决策失误等管理水平差。如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车辆性能较差、道路状况差等因素造成的。一些企业生产事故也多是由于机械设备落后,安全生产设施失当酿成的,如2002年4月沈阳一农药厂爆炸事故。
(3)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一些新型传染病和重复出现的传染病、核污染和生物恐怖事件等,往往是由于自然界中原有的媒介生物和病原体宿主,由于环境和气候的改变,其虫媒和动物宿主的组成、数量等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也由于人类对这些媒介生物和病原体宿主的接触增加,导致了其致病和传染的几率增大。
(4)社会安全事件是人为灾害,其一些人为因素往往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比如宗教、民族问题,是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因素。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落实民族与宗教政策的某些失误,极易引发公共安全事件。再如一些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和文化教育落后地区,群众性械斗、哄抢和冲击基层政权组织等行为屡屡发生。而一些资产阶级意识、文化影响,容易引起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怀疑、不满、敌对情绪,以及制造事件,引发动乱。
4. 3 环境因素———突发事件产生的间接原因
(1)自然灾害的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致灾原因的关联性,如气象灾害与地质是相互影响、相互促生的。洪涝气象灾害容易诱发水土流失、滑坡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增多会破坏生态平衡,从而进一步加剧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另外,生物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不但与当地的气压、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天气条件有关,而且还与风向、风速有关。在春末夏初的季节里,我国南北方的冷暖空气的交换活动频繁,具有迁飞、飘移能力的害虫和病菌孢子,可以沿中低空盛行气流迁飞和飘移,造成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严重的生物灾害还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灾种上、时空分布上形成自然灾害链,呈连锁反映,长期影响着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