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3:34: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郭菲

来源:《中国市场》2012年第26期

[摘 要]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技术创新、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融资困难一直是其难以彻底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融资难问题的成因,认为解决的途径在于大力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体系与融资制度,完善银行信贷制度,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用担保机制。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银行信贷;信用担保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6-0021-02

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在我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中小企业逾12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据此,中小企业对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伴随着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资金短缺与融资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据下图所示,2011年原始股本和企业利润留存、民间融资以及银行贷款分别占中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64.2%、14.2%、19.6%,而仅有2.1%的资金是通过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解决的。除企业原有股本与利润留存外,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是其首选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筹资渠道。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图

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存在贷款难现象。主要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难、中长期贷款难、信用贷款难、抵押担保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产品尚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获取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等外源融资难度较大,因此,通过企业自筹或与相关人借贷为主的内源融资方式逐渐成为初创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但中小企业仅依赖内源融资可能会由于自有资金不足、负债率高与自我积累有限导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企业规模难以扩大。因此,无论是外源融资还是内源融资,我国中小企业均面临着融资困难的瓶颈。 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仍处于困境之中。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是多层次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中小企业本身的原因,也有金融体制的原因,还有政府和社会信用环境方面的原因。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企业自身问题

一是经济实力薄弱。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技术装备水平普遍偏低,经营不稳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高。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式经营、家长式管理,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报告随意性大、真实性差、信息透明度不高,缺乏内部调控机制,导致融资成本较高。三是信用状况差。不少中小企业缺乏偿债意识, 信用意识淡薄,资信达不到标准, 财产抵押实力不足,缺乏适宜的可抵押资产, 影响间接融资。四是权力过于集中。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往往具备较浓的个人主义色彩,所做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冒险性, 资金使用的计划性不强, 产品占压资金过大, 易造成资金紧张。 2.2 金融体系不完备

一是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少、限制多。除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外,其他金融机构甚少,特别是缺少专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二是资本市场交易品种稀少、投资渠道受限、大量需要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无法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募集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三是资金来源少、资产质量低。由于网点少、设施差、来自邮政储蓄的竞争等种种原因,中小金融机构负债来源面窄,信贷能力弱。同时,中小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普遍低劣,不良贷款比例较高。四是政府行政干预多。中小金融机构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因而在贷款决策中难免会受到政府的干预,放贷能力和积极性均受影响,同样存在所有者缺位以及由此导致的内部控制和道德风险。 2.3 担保机制不健全

一是担保机构数量少、分布分散且发展不均衡,且担保条件较高,缺少银行风险联动机制,贷款风险过度集中于担保机构。二是担保法律、法规建设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目前颁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政策性担保机构,适用范围较窄,尚未形成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特点相适应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规体系。三是担保能力有限,缺少风险补偿机制。由于地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政府财力有限,设立的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较小,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专业的人才以及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对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控制能力有限。 3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1)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从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产权结构以及调整资本结构入手,巩固企业的经济基础,从而提高自己的融资信用。

(2)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随着企业资信评估与会计审核的日益严格,要求中小企业着力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切实做到有借有还、按期还贷,杜绝不良信用记录,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基础。

(3)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等现象,亟须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和经营信息,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 3.2 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与融资制度

(1)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建议由国家财政出资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基金,用于中小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重大技术创新资助、高科技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补偿、贷款贴息、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赞助以及中小企业人员培训、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方面。

(2)支持并鼓励公司制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建立一个门槛高低、风险大小、证券流动性强弱各不相同、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从而满足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需求。例如,对于极少数具备较强实力、有着良好业绩且近期可达到主板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应允许其到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对于暂时还达不到主板上市要求,但具有良好成长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应支持其到创业板市场融资等。

(3)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发展规划。建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协调、发展规划、市场建设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相关政策或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3.3 完善银行信贷支持体系

3.3.1 改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经营机制与经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