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美学角度对比分析《声声慢》译本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7:25: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在我国,翻译美学思想更为丰富、精深。在古代,中国美学译论的主流始终贯穿着“美”与“信”、“文”与“质”的统一、“圆满调和”的统一。到了现代,文学大师和翻译大家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指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流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格,那就算得入于‘化境’”。钱钟书又在《管锥编》中说到:“依义旨而传,而能如风格以出”。“化境”、“能如风格以出”实质上是将翻译与美学熔于一炉,浑然一气,是翻译美学的精诣所在。当代诗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归结前人的翻译美学思想而提出“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三化(即等化、浅化、深化)”和“三之(即知之、好之、乐之)”,指出“翻译的艺术”在于“从心所欲,不逾矩”。许渊冲的“美化之艺术”是中国传统译论的高度综合,是传统美学思想的极度简洁。

3. 诗歌翻译美学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载体,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常胜不衰,丰富多彩。诗是艺术性最强的语言艺术。文学语言是民族语言的精华,而诗的语言则是精华中的精华。

我国宋人严羽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这里所说的“入神”就是诗歌的意境,意境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意境中的“境”融汇了诗人的主观和审美思想,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对于诗歌翻译,首要的起码要求就是要传达原诗的境界,要入神,这也可以说是译诗的“极致”。译诗之美,首先是意境再现,译出的诗,其意象与情趣应与原诗默契。诗歌翻译的意境再现至少包含四个内容:忠实地再现原诗的物境;保持与原诗相同的情境;深刻反映原诗的意境;使译文读者得到于原文相同的境象。

诗歌之美,不仅仅是意境的再现。许渊冲在《翻译的艺术》一书中把诗歌美归纳为意美、音美和形美。意美是思维和语义的表现美,音美是语符的音韵美,而形美则是语符的形体美。因此,译诗之美,应是首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次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的统一。“三美”论是诗歌翻译美学的全面概括和高度凝练。

译诗如写诗。要翻译诗歌,译者要满怀激情,进入角色,要将原诗的思想感

情用贴切的句式和生动的韵律表达出来,要创造一个与原诗毫不逊色的意境,让读者领略原诗之美,实现译诗的“三美”目标。

第三章 从“三美”角度比较《声声慢》英文译本

中外著名的翻译家和理论家们对翻译原则作了很多重要的探讨。而“三美”之说, 是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提出来的。许渊冲先生把鲁迅的“三美”说应用到翻译上来,就形成了译诗的“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 而他对意美、音美、形美各自在翻译中的地位则体现在他的《翻译的艺术》一书中:“‘三美’原则即意美,音 美,形美。我们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可得兼,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形似,也可以不要求音似;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可见许渊冲认为翻译时意美为首,三者不可兼得时,应力求意美和音美在译文中的体现。尽管众学者在进行翻译时,基于个人理解,对意美、音美、形美三者会有不同的阐释,也会进行不同程度上的取舍,但是“三美” 原则中意美占据根本性的地位却是不容置疑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美”原则若落实在造诣精深的译者笔下,达到了意 美、音美和形美三者的融合,将会产生非常精彩的译品。

1. 意美

意美指的是译文要再现原诗的意境美。意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诗学概念,诗歌的意境体现的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

意美在“三美”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鲁迅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 出:“意美以感心。”许渊冲也在其《翻译的艺术》 中提出:“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其次, 形美是更次要的。”可见,在翻译时, 传达原文的意美是翻译的主体。

一曲《声声慢》,李清照提笔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词,充分利用了汉语的优 势,努力营造了一种抽象而只可意会的意境,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寻寻觅觅”是诗人的动作 行 为,她若有所失,却又不知失者为何物。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徐译为: I’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 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 bleak. 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I can find. 许渊冲将其译为: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without cheer. 美国诗人兼翻译家肯尼思.雷克斯罗斯则译为:Search. Search. Seek. Seek. Cold. Cold. Clear. Clear. Sorrow. Sorrow. Pain. Pain. Hot flashes. Sudden chills.

从以上译文可以看出,徐忠杰对传递诗歌主旨十分重视。从他在译文中添加的“I have a sense”“I must seek” “I can find”等原文并未直述的言语都可以看出他翻译的出发点就是传递原文信息,让读者深切领会到作 者的心情。此外,译文中的“everything”和“nothing” 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刻画出了作者深深的失落和哀愁。 而相较而言,许渊冲的翻译显得看上去则是一目了然,字里行间不如徐译那般流露着原词那种含蓄雅致的美。但是,许译却准确了地把握了中英两种语言各自的优势,在翻译中极大地发挥了英语的优势,使译文语言能够对译语接受者产生良好的影响力,显示了中英文两种 语言之间的差异。而肯尼思.雷克斯罗斯的翻译是对原词叠字叠韵的模仿,似乎表现出原词的叠字叠韵之美。然而,英语的叠字,即一词复用,除了有强调的意思之外,不存在类似汉语叠字那种“音、形、义”三维美,如“big big”、“very very”、“take take”等,只是一种强调的手段,叠字在英语中加以模仿似乎没有什么美感可言。原文“寻寻觅觅”的主语是李清照自己,这里生硬地译成两个没有主语的动词,而没有主语的动词在英语中一般是祈使句,省略的主语一般是“你”,因此第一行译文的意思就是:“你去寻吧,你去找吧”,这显然没有传达原诗的含义。

原词中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中的一系列双生叠词,有着英文没有的优势,而许渊冲清楚地看到了 这一点,于是他开篇以简单的主谓宾结构“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 这正符合英文的习惯,同时也能够把女词人的怅然若失,彷徨迷离的心情交待的非常清楚。此外,译文中“Without cheer”也简洁明了地传达出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又如,徐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一句译为: Even the weather has proved most unkind. It is warm,but abruptly it turns

cold again. An unbroken rest ---most difficult to obtain. 此句中,徐忠杰用了三行来翻译原词。为了传达原文要领,徐加译了一句 “Even the weather has proved most unkind.”。这里徐采取了诗行不对等的翻译, 他宁愿膨胀诗行也要把语义说清楚,让意象变得鲜活,以求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的哀怨之情。 而许渊冲将原词翻译为: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In this lingering cold! 笔者认为此句虽不如徐译那般将作者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但译文中“in this lingering cold”中的”linger“一词译的尤为传神,既道出了天气的冷暖无常,又道出了作者心中的凄苦郁结于胸似乎绵绵无终期,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了作者心中想努力 摆脱却又无法排遣的孤苦,也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境之美。 “乍暖还寒”此处着重是指“寒”,是作者凄寒内心的写照和烘托。雷译“Hot flashes. Sudden chills”背离原词的含义,是对原文的误读。

从整篇译文来看,意美在徐忠杰的翻译中占据根本性的地位,他宁可不考虑或打破原文的形美和音美,也要充分表达诗的主旨要义。因此,徐译婉约含蓄,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境之美,而许译虽缺乏诗意, 在传达意美时不敌徐译,却直白准确。 2. 音 美

鲁迅之说“音美以感耳”强调了音韵美应如悦耳旋律般令人陶醉。从译学角度来看,诗歌翻译的音美在于音韵和谐,平仄有致。由于英语诗歌与汉语诗歌的风格差异,汉语趋向于在表达中分声调平仄,使词句有抑扬顿挫之感带音韵节奏。而英语是重音语言,通常运用韵脚和音节来凸显诗歌的音韵美。

首先在韵脚的安排上,以原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翻译为例,徐忠杰采用的是为英美读者所喜闻乐见的aabb韵式:Three cups of thin wine would utterly failTo cope with the rising evening gale. Myself, into woe,a flight of wild geese has thrown. But with them, very familiar I have grown. 而为了实现译诗音律上的效果,许渊并没有采用这样严格的韵式:By cup on cup Of wine so dry Oh, how could I Endure at dusk the drift Of wind so swift? It breaks my heart, 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