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地理《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29: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年高二地理《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考点搜索】

理解中国国土整治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一个开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国土整治的概念、意义、我国进行国土整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国国土整治的重点工程、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我国实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则,为以后各单元讨论典型地区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知识纲要

概念

内涵

目的

开发优势资源

国 情

国土整治

治理限制因素

环境质量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经济 优势 区域发展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经济基础差,科技水平低国土辽阔,资源地域差异大 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20世纪80年代东部沿海开放战略 20世纪90年代初沿江、沿边开发战略 20世纪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

◆重要图释

1、图2.2 “中国防护林体系规划示意图”

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了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风沙危害区、盐碱区和台风区。图中深绿色区域为“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区、浅绿色区域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区、紫色区域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区。其中“三北” 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

【学习策略】

大江大河治理

跨区域

跨流域调水 防护林工程 海洋资源开发

困难大

区域内

应用系统地理知识,结合国土整治实例,说明区域资源的优势和治理的限制性因素。

【教学内容】

一、前言 1.国土的概念

国土(国土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国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资源的总和,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狭义的国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生物、矿产、海洋和气候资源等)。 2.国土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国土资源是立国之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3.我国国土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现状 (1)分布特点:地区分布不平衡。

(2)开发现状:①开发利用具有多样性;②开发程度和利用率比较低;③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4.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因地制宜进行国土整治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国土整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对某一区域进行国土整治的最终目的。 二、国土整治

1. 国土整治的概念

国土整治是为全国或国内某个区域的国土资源拟订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 2.我国开展国土整治的大背景 表2-1:

我国国土整治的大背景 项目 自然条件 内容 国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各地区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地域差异 民族构成、生产基础等方面各不相同。 我国的国土整治必须①自然资源总量多,但人均拥有量少,耕地、森林、草场国土利用 等后备资源不足;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之间严重失调,导致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人地关系紧张;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较快,但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发展水平较低 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 国土整治的原则 3. 全国性国土整治工作 全国性的国土整治工作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跨区域的国土整治工程,包括大江大河的治理、跨流域调水工程、防护林工程体系的建设和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四种类型。实施原因及其代表性工程如下表所示: 表2-2:

类型 大江大河的治理 开展原因 我国江河洪水灾害频繁,危害严重。 我国河川径流的地区分代表性工程 ①中上游兴修水库; ②中下游整治河道、加固堤防 ①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②北水南辽河);③引黄工程 ①“三北”防护林工程;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③沿海防护林体系④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 成效 减轻和缓和了洪涝灾害。 跨流域调水工程 布很不平衡,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空间配置不佳。 我国的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盐碱化、台风灾解决地区间水资源严重调工程(嫩江、松花江 不平衡的重要途径 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了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风沙危害区、盐碱区和台风区。 已列出国土整治总体规划,正在付诸行动 防护林体系的建设 害严重。 海洋国土辽阔,海岸线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绵长,海岛众多,海洋资源丰富。 [经典例题1](2001年上海卷)

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图2-1)回答: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 施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