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2:32: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测量学概述

1.测量学的任务是什么?

2.如何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如何确定地面点位?

4.已知某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为XP=2050442.5m,YP=18523775.2m,则该于6度带的第几带内?位于该6度带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

5.上题中,P点所在6度带的中央子午线为多少度?当采用3?分带时,P点所度带的中央子午线为多少度?

6.何谓绝对高程<海拔)?何谓相对高程<假定高程)?何谓标高?

7.测量工作程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8.测量工作有哪些基本观测量?

9.水准面曲率对观测量有何影响?

10.设有500m长、250m宽的矩形场地,其面积有多少公顷?合多少市亩?

11.在半径R=50m的圆周上有一段125m长的圆弧,其所对圆心角为多少弧度360°的度分秒制表示时,应为多少?

12.有一小角度α=30\,设半径R=124m,其所对圆弧的弧长<算至毫M)为多少

13.图1-1中,当β愈小时,直角边b与弧L愈接近。现设S=100m,要求b之

≤1mm

β

二、水准测量

1.何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准测量分哪些等级? 2.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何要求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

3.进行水准测量时,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后视水准尺读数a = 1124,前准尺读数b = 1428,则A,B两点的高差hAB=?设已知A点的高程HA= 20.016m,则B点的高程HB=?

4.水准仪由哪些主要部分构成?各起什么作用?

5.用测量望远镜瞄准目标时,为什么会产生视差?如何消除视差? 6.试述使用水准仪时的操作步骤。

7.何为水准路线?何为高差闭合差?如何计算容许的高差闭合差?

8.图2-54 所示为某一附合水准路线的略图,BM.A和BM.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

BM.1-BM.4为高程待定的水准点。已知点的高程、各点间的路线长度及高差观

注明于图中。试计算高差闭合差和允许高差闭合差,进行高差改正,最后计算定水准点的高程。

图 2-54 附合水准路线略图

9.水准仪有哪些轴线?轴线之间应满足哪些条件?如何进行检验和校正?

10.设进行水准仪的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仪器先放在相距8

A,B两桩中间,用两次仪器高法测得A,B两点的高差h1=+0.204m,然后将仪

至B点近傍,测得A尺读数a2=1.695m和B尺读数b2=1.466m。试问:<1)检验结果,是否需要校正?<2)如何进行校正? 10.自动安平水准仪有什么特点?如何使用? 11.精密水准仪有什么特点?如何使用?

12.精密水准仪的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条件如何进行检验和校正? 13.电子水准仪有什么特点?如何使用?

14.水准测量有哪些误差来源?如何防止?

三、角度测量

1.何为水平角?在同一铅垂面内,瞄准不同高度的目标,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应该一样?

2.何为垂直角?何为天顶距?为何只瞄准一个目标即可测得垂直角或天顶距?3.经纬仪由哪些主要部件构成?各起什么作用? 4.安置经纬仪时,为什么要进行对中和整平?

5.经纬仪分哪几类?试述光学经纬仪度盘读数测微器的原理。 6.试述电子经纬仪的功能。 7.试述水平角观测的步骤。

8.根据下列水平角观测记录,计算出该水平角。

平角观测记录(测回法>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平均较值 测目标 竖盘 站 ° ′ ″ ° ′ ″ ° ′ ″ C 347 16 30 左 A 48 34 24 167 15 42 B C 右 A 228 33 54 备 注 9.根据下列垂直度盘形式和垂直角观测记录,计算出这些垂直角。

测目标 竖盘 竖盘读数 半测回垂直角 一测回垂直角 备 注 站 左 右 左 C 右 左 D 右 B A ° 72 287 88 271 102 257 ′ 36 23 15 44 50 09 ″ 12 44 52 06 32 20 ° ′ ″ ° ′ ″ 10.何为垂直度盘指标差?在观测中如何抵消指标差?

11.经纬仪有哪些轴线?各轴线之间应满足哪些条件?为什么要满足这些条件? 12.如何进行平盘水准管的检验和校正?

13.如何进行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和校正? 14.测量水平角时,为什么要进行盘左、盘右观测?

15.测量垂直角时,为什么要进行盘左、盘右观测?如果只进行盘左观测,则事做一项什么工作?

16.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如何影响水平度盘读数?如何影响水平角值? 17.经纬仪的横轴误差如何影响水平度盘读数?如何影响水平角值? 18.如何会产生经纬仪的纵轴误差?纵轴误差如何影响水平度盘读数? 19.经纬仪的对中误差和目标偏心误差如何影响水平角观测?

四、距离测量

1.用钢尺量距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设用一名义长度为50m的钢尺,沿倾斜地面丈量A,B两点间的距离。该钢尺

方程式为:l=50m+10mm+0.6(t-200C>mm 。丈量时温度t=32°C,A、B两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