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实战演练:第一单元 6三 待贾而沽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2:08: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公山弗扰以费畔 B.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C.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D.归孔子豚

解析:选C。A.“畔”通“叛”,反叛。B.“知”通“智”,聪明。D.“归”通“馈”,赠。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之将丧斯文也(将要) .天生德于予(道德传统) .B.仪封人请见(边界) .从者见之(拜见) .C.韫椟而藏诸(藏) .涅而不缁(染黑) .

D.孔子时其亡也(时常) .好从事而亟失时(屡次) .

解析:选C。A.将:如果。B.见:xiàn,使得以进见。D.时:通“伺”,伺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守死善道 .B.从者见之 .C.天之将丧斯文也 .D.好从事而亟失时 .

解析:选D。A、B、C均属于使动用法,D项属于形容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焉能系而不食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B.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岁不我与 .C.遇诸涂 .韫椟而藏诸 .D.天之将丧斯文也 .君子之至于斯也 .

解析:选D。D.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语气助词,表反问/陈述句末语气助词,不译;B.动词,参与,介入/动词,等待;C.兼词,之于/兼词,之乎。

5.给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山弗扰以费畔 .②佛肸以中牟畔 .③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④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⑤使民以时 .

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⑦以勇气闻于诸侯 .⑧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B.①②⑦/③/④/⑤/⑥/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⑦/③/④⑤⑥/⑧

解析:选B。①②⑦中的“以”为动词“凭借”;③中的“以”为介词“用”;④中的“以”为连词“并且”;⑤中的“以”为介词“按照”;⑥中的“以”为连词“来”;⑧中的“以”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9.5)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7.23)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3.24) .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13.10)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子畏于匡 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不在兹乎 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拘囚 (2)指示代词,这里 (3)参与,介入 (4)忧虑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 (2)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译文: 答案:(1)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匡人将能把我怎么样呢? (2)凡是来到此地的君子,我从来没有不得谒见的。

8.从孔子“其如予何”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样的胸怀和抱负?

答: 答案:(1)孔子具有相当高的自信力,尽管身处困厄中,也淡定从容,毫无畏惧与悲观。 (2)凭借着对周代道德文化的掌握,孔子更是以天下为己任,有力图天下政治清明的胸怀和抱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