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瑶族自治县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专项规划讲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20:08: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恭城瑶族自治县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专项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1.1.1 地理位置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据桂林市108km,地处北纬24°38′-25°17′,东京110°36′-111°10′之间,东与富川县及湖南江永县交界,南与钟山、平乐县毗邻,西接阳朔、灵川县,北邻灌阳县。

1.1.2 行政区划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辖6乡3镇,面积2149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298556人。辖区包括:恭城镇、栗木镇、莲花镇、平安乡、西岭乡、嘉会乡、三江乡、观音乡、龙虎乡。

1.2 自然概况 1.2.1 气候

恭城地处低纬度地区,受着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季风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温度高、光照足、雨水充沛、冬短夏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8摄氏度,全年无霜期316填;降雨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001mm,是广西多雨中心之一,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每年的4-7月。年最大降雨量达3436mm。全年受季风影响,主导风向东北的频率为42%以上,年平均风速为2.5m/s。多年平均蒸发量158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

1.2.2 水系

县内河流大部分属珠江水系,少部分属长江水系。属珠江水系河流集雨面积共2113.27km2,占全县总面积2149.02km2的98.3%。属长江水系的河流,只有位于都庞岭北坡栗木镇泉会村一带的山溪,流入灌阳县牛江,然后经灌江汇入湘江,集雨面积35.75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7%。

恭城河古名乐川水,又名茶江,属珠江水系桂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县境东部三江乡黄坪村的古木源北卡山,向北经落岭界出境,此段称古木源河段,干流长26km。进入湖南省后,仍向北流经源口、桃川,折向西流经粗石江,再向西南流经龙虎关入县境,此断称源口河段,干流长42km。流入县境后,恭城河自龙虎关入境至岭尾出境,此段干流长58km。以上三河段干流长126km,恭城河出县境后向西,经沙子南折,流至平乐县城上关之令公庙注入桂江。恭城河流域面积247.90km2,年均径流量25.71×108m3,最大年径流量37.48×108m3,最小年径流量12.54×108m3,年平均径流深981.3mm,年均流量32.06 m3/s,最大流量6290m3/s,最小流量3.69m3/s,年均流速0.53 m/s。

1.2.3 资源情况 (一)土地资源

目前,恭城瑶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山地占48.71%,丘陵台地占22.91%,平地占27.14%,水面及其它占1.24%。上述结构表明,恭城瑶族自治县耕地少,林地与荒山荒地多,土地资源潜力较大,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禁止占用耕地现象的出现。

(二)水资源

恭城河流域面积247.90km2,年均径流量25.71×108m3,最大年径流量37.48×108m3,最小年径流量12.54×108m3,年平均径流深981.3mm,年均流量32.06 m3/s,最大流量6290m3/s,最小流量3.69m3/s,年均流速0.53 m/s。水力资源11.07万千瓦,可开发6.31万千瓦。

(三)旅游资源 1、恭城文庙

恭城文庙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是广西现存规

2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气势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庙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论年龄,它比北京故宫小四岁,比天安门大七岁。

庙内的棂星门由青石砌筑,“棂星门”三字是由乾隆所题怕;泮池上下班状元桥及桥上的云纹石雕即是“平步青云”的意思;双扇大成门上有着非常精致的双面镂空雕花;象征天子地位的大青石龙陛(全国仅存两块);还有大成殿内清代帝王康熙所题《万世师表》、雍正所题的《生民未有》、光绪所题的《斯文在兹》三块扁额及像高3.5米,座高0.8米的孔子塑像、像高2米的“四配”像。大成殿后面的崇圣祠,里面展示的是《圣迹之图》彩绘共36幅,它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反映人物事迹为主、具人完整故事情节的边环画。

2、恭城武庙

恭城武庙,又称关帝庙,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坐落在印山南麓文庙的右侧。印山一山分二脊,一东一西,一左一右。左为文庙,右为武庙,文武两庙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3、周渭祠

周渭祠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由戏台(毁于三十年)、门楼、大殿、后殿及左右厢房组成。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渭祠门楼,是全庙的精华所在。门楼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颇有明清古建特色。檐柱承托下檐,金柱通顶支承上面重檐,体型在中间骤然收小,五层斗拱逐层出挑,使用权屋顶飞檐高翘,显得雄伟壮观。由座斗、交手斗、鸳鸯交手斗三种形式组合成的严谨而有规律的重檐,形似蜂窝,人们称之为“蜜蜂楼”。斗拱仅起装饰作用,完全靠内部米字枋格承托上层屋顶。斗拱单体形似鸡爪,使上层重檐气流畅并产生回流,不时发出轰鸣之声,令雀鸟们不敢在此筑巢造窝,起到了自然保护免遭虫鸟侵害的作用,为今人研究古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4、湖南会馆

湖南会馆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为当时的三湘同乡会集资所建,占地面积为1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由门楼、戏台、正殿信两边厢房组成。因其结构独特,造型奇巧,雕饰丰富,花草人物繁杂,故有“湖南会馆一枝花”之美称,它是恭城“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南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至今惟独保存完整的一座。

5、社山生态农业示范村

社山,是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的一个自然村,距县城7公里。这里交通便利, 恭城红岩村

民风纯朴,自然风景秀丽,群山环绕,享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美誉。这里的果园,是恭城瑶乡三十二万亩果园的一部份,是百花众中花一枝。每年农历十月间,金风送爽,硕果飘香。到那时,希望你来分享瑶寨丰收的喜悦,参与果农的收获劳作。当你品尝着亲手从树上摘下的金果时,那阵阵的甜蜜,那种充满激情的韵味是难以形容得出来的。

6、大岭山桃花圆 恭城大岭山风光

桃花历来让人喜欢。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充满奇巧,刘禹锡的“人面桃花映相红”情意最美妙。每当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恭城瑶族自治县大岭山上漫山遍野的桃花,争相怒放,艳丽迷人,向游客展示包含春意的芳容。大岭山的桃花有两色,一是细嫩粉红的,一是耀艳鲜红的,两相交映,如一典雅一鲜亮的少女并行。路边的看花的姑娘依花而立,亮丽的光映照人脸,人面桃花,两相竞秀。到了

五、六月,挂满枝头的甜李熟桃,像翡翠玛瑙般在阳光下格外夺目,吸引无数游客络绎前来,嘴里还留着桃李的余香,手里已提着亲自摘下的劳动果实,别具风味的农家大餐又展现在你的眼前,另有一番风味。

7、生态田园风光

恭城近几年来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猪样——沼气池——沼气入室照明烧饭,沼液、沼渣入田入地做肥料,既发展了经济,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