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7:33: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膜内在蛋白(整合蛋白):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侧的蛋白质(两性分子,水不溶性蛋白,其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与膜结合紧密)。2010
外周膜蛋白(外在蛋白):为水溶性;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连接较松散。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将周边蛋白分离下来。
通道蛋白:是一种带有中央水相通道的内在膜蛋白,通道蛋白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横跨膜形成亲水通道,允许适宜大小的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通过。
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转运到低浓度一侧,转运的动力来自于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因此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物质逆浓度梯度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及能量的供应。2008、2011 2017
简单扩散(自由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自由穿越脂双层的运输方式,既不耗能也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2013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亲水性分子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膜蛋白介导,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
胞吞作用: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或颗粒物时,首先附着于细胞表面,然后质膜内陷,从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细胞内小泡,其中含有被摄入物质的过程。2009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细胞通过膜上的受体介导摄入特定大分子的过程。2004
配体:即胞外信号分子, 能与细胞表面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经过信号转导机制变为胞内信号,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这些信号分子有化学的、物理的还有生物大分子。
受体:指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亚结构中一种糖蛋白或糖脂分子,能够与配体结合,从而激活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2004、2008、2011
受体病:由于膜受体数量增减或结构上的缺陷所引起的疾病。2005
细胞表面抗原:是镶嵌在细胞膜中的糖蛋白或糖脂,具有特定的抗原性。细胞免疫是细胞表面抗原与抗体相互识别并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机体通过免疫作用达到排除异己,保护自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2010
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细胞连接:各种组织的细胞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彼此接触,在相邻细胞表面形成各种连接装置,以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和组织牢固性,同时协调细胞间的代谢活动,这种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2011
紧密连接:是一种封闭连接,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间。主要功能是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胞外物质无选择的通过间隙进入组织,或组织中物质回流到腔中,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 锚定连接: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也存在于非上皮细胞连接处,如:皮肤、心肌等细胞之间。是一个细胞中的骨架系统成分与另一个细胞中的骨架系统成分相互连接或与胞外基质连接,根据连接的骨架成分不同可分为黏着连接和桥粒连接。 14
桥粒连接:桥粒连接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中,也存在于心肌和脑表面的一些细胞中,形成细胞间一种坚实的连接结构,有较强抗张抗压作用。
半桥粒:是上皮细胞和基膜的连接装置,因其结构为桥粒的一半而得名。 通讯连接:是一种在相邻细胞间形成连接通道的细胞连接,能实现胞间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通讯联系,从而完成群体细胞的合作协调。广泛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之间。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间隙连接和化学突触。 细胞外基质:是机体发育过程中,有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和多糖。他们组装形成高度水合的凝胶和纤维状网络结构。是动态对细胞产生全方位影响和控制的成分。主要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纤黏连蛋白、层黏连蛋白、氨基聚糖、蛋白聚糖等。2010 2017
核糖体
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当进行蛋白质生物合成时,数个单核糖体被一条mRNA分子串联在一起,成为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团,称为多聚核糖体。2008、2013
游离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游离的多聚核糖体为螺旋状和花簇状的集合体,主要合成结构蛋白。 反密码子anticodon:tRNA分子反密码环上的三联体核苷酸残基序列,在翻译过程中与mRNA相应密码子互补结合。
线粒体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是动物细胞除核之外,唯一具有遗传和蛋白质合成体系的细胞器。但线粒体DNA只编码少量的线粒体蛋白质,大多数都由核DNA编码,且线粒体基因复制和表达时所需的酶,都是由核DNA提供的,所以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细胞器。2009
基粒:在内膜和嵴膜的基质面上的许多带柄的小颗粒,也称ATP酶复合体,是氧化磷酸化的关键装置。
细胞氧化/呼吸:指细胞依靠酶的催化,利用氧将细胞内各种供能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排出CO2和H2O。由于这一过程在组织细胞内进行,所以又称细胞呼吸。 2017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是一组酶复合体,分布并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包括辅酶I(NAD)、辅酶Q、黄素酶(FMN、FAD)、细胞色素,这些呼吸链的组分除了辅酶Q和细胞色素c之外,均以多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包埋在线粒体内膜上。
偶联氧化磷酸化:是将TCA中脱下的H原子,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呼吸链酶系的逐级传递,最后与氧结合成水的过程。电子传递链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被用于ADP磷酸化形成ATP。 电子传递链:
酵解:从食物中摄取蛋白质、糖、脂肪等能源物质 ,,首先要经过消化成为氨基酸、单糖、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然后才能被细胞摄取,这步降解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反应过程不需氧,因此称为酵解。2006
细胞核 核纤层:主要化学成分是核纤层蛋白,是真核细胞中紧贴内核膜内层,由电子密度高的蛋白质组成的纤维网架结构,其厚薄随细胞不同而异。可参与维持核孔的位置和核被膜的形状,在维持和稳定间期细胞核的状和染色质的高度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2004
核仁组织区:定位在核仁染色体次缢痕部位,人类只有D组13、14、15号三对和G组21、22号两对染色体属于核仁染色体。这五对染色体短臂末端与随体之间有一染色质细丝相连,此细丝就是核仁组织区。2016 连接DNA:连接核小体的DNA。
亲核蛋白质:是指在细胞之内合成,然后输入到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一类蛋白质。2005、2011
核定位信号(NLS):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是另一种形式的信号肽,可位于蛋白质的任何部分,帮助蛋白入核,完成入核后不被切除。2003、2008
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核蛋白质复合体,在间期核中伸展(解螺旋)成细丝状,形态不规则,弥散在细胞核内。2006
常染色质:指间期核中处于伸展状态,螺旋化程度低,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而均匀的染色质。是正常情况下处于功能活性的蛋白质。2013
异染色质:指间期核中,螺旋化程度高,处于凝集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是着色较深的染色质,一般位于核的边缘和围绕在核仁周围,是转录不活跃或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2014
核小体: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一个核小体由核心颗粒与连接丝组成,包括200个bp的DNA和八个组蛋白分子构成的八聚体和一个组蛋白H1。2003、2008
同源染色体:在核型中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于父方的精子,一条来自于母方的卵子。在形态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称为同源染色体。2010
非同源染色体:核型中不同对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等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的个体。 染色体畸变:是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
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真核细胞蛋白质的纤维网架结构,狭义上的细胞骨架是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广义上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外基质。细胞骨架帮助建立维持细胞形态,并在细胞运动、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中起一定作用。2007、2008、2011、2013
微丝 microfilament:是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的实心纤维状结构,直径为4~7nm,长短不定,随生理和病理变化而异。 肌动蛋白以可溶性蛋白单体和聚合性纤维多聚体形式存在,主要功能是参与肌肉的收缩、支撑功能细
胞运动和信号传递等。2009
踏车现象:待微丝组装到一定长度时,肌动蛋白亚基的组装与去组装达到平衡状态,微丝的长度几乎保持不变,即所谓的稳定期。在体外组装过程中有时可以见到微丝的正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的不断添加而延长,而负极则由于肌动蛋白亚基去组装而缩短,这一现象称为踏车运动。2017
二联管:单管由13条原纤维围绕而成,二联管由单管的AB两管组成,AB两管共用3条原纤维,是构成鞭毛和纤毛的杆状部分。
微管结合蛋白:微管中与微管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分为高分子量(主要包括MAP-1和MAP-2)和低分子量(主要为Tau蛋白)两类,可促进微管的组装,抑制其解聚,具有稳定微管的作用。
微管组织中心(MTOC):在活细胞内,能够起始微管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称为微管。已知微管组织中心有中心粒,基体和动粒等。2011、2012
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装而成,粗肌丝的成分是肌球蛋白,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组成。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