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练习情况总结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计划实施组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6:37: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让批注法在预习中落到实处。

我们更重视预习方式交叉使用,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方法引导,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在收获点滴成功的同时树立自信,培养预习习惯。 (三)以评价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他们长期坚持而形成良好习惯,必须靠监督来保证。我们可以建立“学校、家庭”共同监督的评价管理体系,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教师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随机课堂提问、小测验、预习作业检查、课下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并给其打出分数或进行质性评价。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给予及时的反馈、知道和肯定。主要通过激励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促其养成良好预习的习惯。 2.生生互动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以此达到以预习方法为目标的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的学习效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完善自己的预习,有助于对预习效果的有效监督,以及小组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 3.家长评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决不是学校一方的事,要让家长参与其中。如:有的预习作业可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并有家长为孩子的预习表现打分。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有的预习作业可由家长签名,起到督促的作用,以此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七、课题研究步骤和预计成果形式

.\\

(一)研究时间:2014年9月——2015年7月 (二)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7月—8月) 查找文献资料、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知识。 2.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4年9月)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现状,写出前期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课题实施方案。

3.第三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6月) 结合新课改理念,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方法。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撰写阶段性总结,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学生预习作业成果展示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4.第四阶段,研讨总结阶段:(2015年6月——7月)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撰写结题报告,邀请专家组进行结题论证。 (三)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小课题研究报告、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学生预习成果集等。 八、参考文献

1.《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2002年2月版 皮连生 主编

2.《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01庞维国 著 3.《学法指导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年5月 蒋宗尧著

.\\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0年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辑出版 注释:

[1]《现代汉语辞典》 商务印书馆 1979年北京 1221页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