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24: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上三个部分。下部由细晶泥质白云岩组成,缺乏硅质团块为其特征。与山凹丁群呈连续沉积。曾在其中采获:垂叶角石, 可本角等。为各地常见之早奥陶世早中期时代的产物。中、上部为含硅质结核、硅质条带白云岩组成,其中没发现化石。岩石硅化明显,因而其它各组情况,不甚清晰。但与邻区含山县相比较,不如它们发育齐全,汤山一带常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也稍有增加。可能本区以碳酸盐相发育为特征。

四、 志留系

志留系在巢南与巢北都比较发育,常组成背斜核部地层。但巢南、巢北的志留系沉积有明显差异,表现在巢北地区缺乏上统茅山组,而以中统坟头组直接与泥盆系五通组相接触。

五、 泥盆系

上统:五通组区内泥盆系分布广泛,但仅有上统五通组。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明显分为上、下两段。巢湖市北狮子口处剖面最为良好,其岩性可分上、下两段。 下段石英砂岩段。厚73.18m。下部的灰白色厚层或中厚层砾岩、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组成。砾石成分以石英、燧石为主也含有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成分。砾径不同地点变化较大,一般2-5cm,个别达8cm以上。呈半圆到棱角状,层内见有15°倾角之斜层理。砾石层内反映多次沉积旋回。在巢北地区沿底部砾岩层追索,砾石分布极不均一,似呈瓣状砾石透统体状分布。上部厚层至中厚层,硅质胶结,中粒或中细粒石英砂岩夹少数泥质粉砂岩、泥岩层。石英砂岩中时可见大型单向斜层理及层面波痕,部分槽形斜层理。本段由于岩性坚硬在区内多组成山脊或陡壁。含化石甚少,仅见个别亚鳞木。

六、 石炭系

本区石炭系厚度不大,但发育齐全。分上、下二统。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巢北缺失,仅在巢南发育。上统包括黄龙组、船山组。除高骊山组为碎屑岩外,其余皆为碳酸盐沉积。

一、 高骊山组(C1g)

巢湖北部地区高骊山组比巢湖南部地区(28m)薄,而且相变明显。如凤凰山剖面本

组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厚12.15m。

下部:为灰、灰黄薄层粘土岩,底部夹褐铁矿(0.1-0.3m)层,含植物化石碎片,厚3.36m。

中部:灰黄、紫红薄层,含生物碎屑,含钙、铁质泥岩夹姜块状灰岩和中薄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厚5.03m。

上部:灰黄、黄褐色含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及灰白色石英砂岩。层内虫迹构造发育,自下而上,自成一水平管迹、V-Y形管迹、似甲壳状 管迹之组合,厚4.25m。

二、和州组(C1h)

巢湖北部地区的和州组以歫嶂山剖面较为完整,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厚26.81m。

下部:深灰、灰黑色中薄至厚层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质类岩。厚22.53m。 上部:灰、微带肉红色中厚层至厚层亮晶及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粗结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厚4.28m。

三、黄龙组(C2h)

黄龙组在长江沿岸一带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浅、微红纯灰岩、粗晶灰岩(有人称砾晶灰岩)、白云岩。下部白云岩段在南京到江北一带又称为老虎四组,属早石炭晚期。而中上部粗晶灰岩、纯灰岩段属黄龙组。

下部:灰、深灰、肉红色中厚至厚层生物碎屑泥晶与微晶灰岩。厚16.74m。 上部:灰、紫红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厚10.50m。

四、船山组(C2c)

本组岩性以含球藻灰岩为特征,厚8.26m。在巢湖北部岠嶂山一带可分为两部分: 下部: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有一层灰黄色含碣铁矿团块泥岩。厚1m多,含:石炭皱戟贝 ,舒克贝,泥岩中含植物碎片化石。

上部: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亮晶生物碎屑球藻灰岩,夹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岩。

七、二叠系

巢湖北部地区的二叠系分布在马家山及俞府大村一带由下统:栖霞组、孤峰组、银屏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组成。总厚288.41-487.84m。 下统: ①、栖霞组(P1g) 按巢湖市北部北平顶山剖面 自下而上可分为两段六部分。厚61.60m。可分为两部分:

下部:为碎屑岩夹劣质煤,平顶山剖面碎屑岩风化为土黄色风化物。该部分岩性变化较大,在岠嶂一带为深灰色、灰黄色钙质透镜体泥岩,厚0.25m,向西到东风石矿为灰黑色页岩及黑色劣质煤层,厚0.75m,与下伏船山组呈凹凸不平之假整合面。 上部(臭灰岩层):深灰、灰黑色薄至中层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泥灰岩,厚60.60m。 上段: 厚109.67m。可分为四部分。 下部(下硅质层):含燧石结核或团块灰岩,黑、灰黑色灰岩,夹黑色薄燧石层及生物碎屑粉砂质泥岩。厚8.74m。 中部(合燧石结核灰岩层):深灰、灰黑中薄到中层含燧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含沥青质泥类岩,厚78.14m。 上部(上硅质层):黑色中薄层硅质岩、深灰色含燧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岩互层。厚7.66m。 顶部(顶部灰岩层):灰、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白云岩质灰岩。厚14.86m。上述剖面自下段上部起至上段顶部各地发育都较稳定,但其厚度在巢南地区大于巢北地区。本区以拟纺缍蜒带或米森珊瑚带之顶界为栖霞组之顶界。

巢湖地区综合地层简表 代 纪 世 组 代号 厚度岩 性 描 述 (cm) 新 生 三 代 叠 纪 殷 坑 组 早 和龙山组 T1h T1y 29 125 南陵 湖组 T1n 160 中 东马鞍山组 T2d 96 侏罗纪 早 第四纪 更 新 世 晚 下蜀组 Qpx 2—38 全 新 世 芜 湖 组 Qhw >10 上段:灰黄色粉质亚粘土,含砾粗砂,底为锈黄色铁锰层。中段:灰黄色粉质重亚粘土,棕褐色粗砂夹浅灰色粉质重亚粘土。下段:灰黄色粉质轻粘土,砂、砂砾。 黄褐色含铁锰结核粉质轻粘土,下部含钙质结核。 泊岗 组 毛坦厂组 磨山组 J1m >20 Qpb J3m >151 1—51 浅棕红色微含砂粉质轻粘土,粉质重亚粘土,碎砾层,铁皮层山麓带青灰色含砾粘土夹砂、亚砂土透镜体。 紫灰色安山岩,粗安质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岩屑细砂岩、粉砂岩。 砖红色中厚层砂砾岩与细粒岩屑、长石砂岩 上部:灰黄色厚层状角砾状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下部灰色薄—中层灰岩,灰紫色含石膏假晶灰质白云岩。 上部:薄层深灰色灰岩夹炭质页岩。中段: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厚层灰岩、钙质页岩。下段:深灰色厚层灰岩微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钙质泥岩。 上部: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泥岩。下部:灰绿色紫色薄层似瘤状灰岩、钙质泥灰岩。 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带状白云质灰岩。中部: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层泥似瘤状带灰岩。下部:浅灰、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似瘤状灰岩。 古 生 代 大隆组 P2d 30 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质泥岩。中部:紫灰色泥岩灰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下部: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夹泥岩、页岩。 二 叠 纪 晚 龙潭组 P2l 74 上段: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煤线,顶部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白云质灰岩。下段:灰黄色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夹黑色硅质岩。 早 孤峰组 栖霞组 P1g 54 上部:浅紫、黄褐色薄层硅质泥岩。中部:灰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下部:灰黄色粉砂岩、泥岩、页岩。 P1q 209 上段:黑色中厚层含燧石团块含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下段:深灰色薄—中层状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灰岩,底部黄黑色碎屑岩夹劣质煤。 晚 船山组 C3c 11 上部: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球藻灰岩。下部: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灰黄色含褐铁矿团块灰岩。 中 石 炭 黄龙组 C2h >27 上部:灰、紫红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下部:浅灰、肉红色厚层状生物碎屑泥晶与亮晶灰岩。 和州组 C1h 27 上部:灰、浅红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顶部炉渣状灰岩。下部:灰黑色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