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9:03: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宁波华翔汽车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编号:ADS-GZZD-AD-16页码:6/12 版本/次:A0/0 紧急状态:则是火灾、台风暴雨、地震等情况,对可预见的紧急状态,应有相应的计划、措施,以保证其影 响最小化。 b)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辨识危险时应对现有的危险源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也要看到以往遗留的风险以及策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 风险,应在尽可能全面地考虑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c) 七种类型: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生理、行为、其他。 5.1.3风险评价 各公司安委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已辨识的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方法、 危险指数方法、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方法,以及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本规定,目前仅对作 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做相应说明和规定,其他评价方法的说明和要求,各子公司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做进 一步描述和规定。 5.1.3.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专业人员的实际经验,给出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方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危险程度等级表中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5.1.3.2各公司安委会应定期识别危险源。 5.1.3.3识别出的危险源,应记录到《宁波华翔危险源辨识评估表》。评估表至少应包含部门、区域、行为活动、物品名称、危险或有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事故类别、风险评价、危险等级、危险程度、控制措施、评价人、评价日期、责任人、预计完成时间、实际完成日期、完成效果、最终确认人等。 5.1.3.3.1危险或有害因素的描述 危险或有害因素的描述,应叙述完整、具体,通常采用一个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来描述。 5.1.3.3.2可能造成的影响的描述 可能造成影响的描述,应说明对人、环境、声誉、物、财产可能造成的影响。 5.1.3.3.3范围的描述见本规定的第5.1.2.1.1条款内容。 5.1.3.3.4事故类别的描述 事故类别的描述,分物体打击、车辆危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宁波华翔汽车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 5.1.3.3.5风险评价中的L、E、C、D的判定 a)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完全可能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完全意外但可能性较小 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编号:ADS-GZZD-AD-16页码:7/12 版本/次:A0/0 b)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频次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一次暴露 很少或罕见暴露 c)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 非常重大,一人及以上死亡 重大,重伤 严重,轻伤 较严重,浅表面创伤 惊吓 引人注目 宁波华翔汽车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d) 风险值(D)D = L×E×C D(风险值)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风险等级 1 2 3 4 5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制定有效措施限期整改 显著危险,需制定有效措施加以整改 一般隐患,需制定措施加以整改 可以接受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编号:ADS-GZZD-AD-16页码:8/12 版本/次:A0/0 5.1.3.3.6对评价人的规定要求 选择评价人,应考虑在本公司的生产、质量、设备、工艺等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同时具有一定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要求的人。评价小组一般由3或5人组成,在现场进行评价。 各公司根据以上要求,对本公司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估表》表格。 5.1.4确定是否是可接受风险 宁波公司及各工厂完成《危险源辨识评估表》后,根据风险评价结果,识别出本危险源是否属于可接受风险。 5.1.4.1对于风险等级等于5的危险源,可视为可接受风险。 5.1.4.2对于风险等级小于5的危险源,应视为不可接受的风险。 5.1.5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宁波公司及各工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按危险源导致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的防控措施,以降低和减少风险。对于风险等级小于5的危险源,应制定有效地防控措施。同时,当风险等级小于3时,应视为重大风险因素。 5.1.5.1确定控制措施应考虑的顺序 在确定或变更防控措施时,应按以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 a) 消除; b) 替代; c) 工程控制(防呆、感应、空间隔离); d) 标志、警告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等。 宁波公司及各工厂可通过制定管理方案、强化运行控制、制定应急预案等方法实现。 5.1.5.2制定控制措施,编制《重大风险和环境因素控制跟踪表》 对辨识、评价出的不可接受的风险,由各公司安委会组织进行控制策划,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所制订的风险宁波华翔汽车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编号:ADS-GZZD-AD-16页码:9/12 版本/次:A0/0 控制计划应有助于降低风险、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同时应与公司的运行经验和所采取风险控制计划的能力相适应。 控制措施制定的原则: a) 按5.1.5.1制订的顺序,优先考虑该危险源是否可消除。 b) 宁波公司及各工厂识别出的重大风险因素,应作为本单位制定EHS方针、目标和指标的重要依据。 5.1.5.3宁波公司及各工厂应将重大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记录到《重大风险和环境因素控制跟踪表》,经审核批准后发给各部门,以便实施运行检测,并作为各单位安委会跟踪的依据。 5.1.6定期评审和动态管理 5.1.6.1定期评审 5.1.6.1.1各公司相关部门应定期回顾《危险源辨识评估表》和《重大风险和环境因素控制跟踪表》中的措施和进度。 5.1.6.1.2下属工厂安委会每季应对跟踪结果汇总,并将《重大风险和环境因素控制跟踪表》报宁波公司行政部备案。 5.1.6.1.3公司安委会应组织各相关部门对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及控制效果进行监测,每年对风险控制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一次合规性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险控制计划。 5.1.6.2动态管理 5.1.6.2.1法规和环境变更 a) 宁波公司及各工厂应根据生产变化、国家法律法规发布、变更等情况,针对变更的因素进行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重新发布或更新风险辨识清单,并进行风险控制策划。 b) 对新增项目,如新增设备、库房、厂房、道路、新使用的生产工艺和工器具等,应进行危险辨识、风险评价,更新风险辨识清单并进行风险控制策划。 5.1.6.2.2定期评审后的变更 a) 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信息每年进行一次评审,有可能会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做变更或调整。 b)对已消除的危险源,及时从危险源辨识清单中撤销。 5.1.6.2.3变更后的信息文件 变更后,各单位安委会应对《危险源辨识评估表》和《重大风险和环境因素控制跟踪表》重新修改、审批和宁波华翔汽车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批准下发。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编号:ADS-GZZD-AD-16页码:10/12 版本/次:A0/0 5.1.6.3各单位应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信息提供有关部门作为人员培训、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所需等活动的内容。 5.2环境因素的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 各单位安委会应组织专业人员,依照本公司所在国家(地区)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采用适当地识别方法,识别出本公司活动中、产品中、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和有效控制。 其工作流程为:划分作业活动区域→识别环境因素→风险评价→决定是否是重要环境因素→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定期评审和动态管理。 5.2.1划分作业活动区域 为便于环境因素的辨识和管理,建议可将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工作场所,按其工作特性划分若干个区域,如锅炉房、污水处理站、涂装车间、维修间、废物暂存区等。相同工作特性的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有相似性,如相同工作特性的作业活动区域分布在不同地点,可以序号区分表示,这样便于环境因素的识别和管理控制。 5.2.2环境因素的识别 5.2.2.1识别环境因素的范围:各单位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5.2.2.2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 各单位安委会应以清洁生产、预防为主的思想为指导,可采用过程分析方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打分法等方法识别环境因素。 5.2.2.3各单位安委会在识别过程中,应关注以下七个方面的环境因素: 5.2.2.3.1向大气排放的废气,如锅炉排放二氧化硫、烟尘等; 5.2.2.3.2向水体排放的废水,如喷涂工艺中产生的废水; 5.2.2.3.3土壤污染,如润滑油、液压油、油漆的泄露; 5.2.2.3.4固体废物的管理,如漆渣、荧光灯、废油布等; 5.2.2.3.5对周围社区的影响; 5.2.2.3.6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利用; 5.2.2.3.7其他地方性的环境问题,按本公司所在国家(地区)环保部门控制要求。